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龙尾道的意思、龙尾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龙尾道的解释

(1). 唐 代 含元殿 前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龙尾下垂,故名。 唐 张籍 《赠赵将军》诗:“身贵早登龙尾道,功高自破 鹿头城 。”《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 禄山 计天下可取,逆谋日炽,每过朝堂龙尾道,南北睥睨,久乃去。”

(2).借指朝廷。 宋 梅尧臣 《赐酒》诗:“近亲龙尾道,远袭雀头香。” 清 赵翼 《邸抄》诗:“黄髮召归龙尾道,翠云焚却雉头裘。”

(3).旧时城外至城上盘旋而上的隥道。《资治通鉴·唐昭宗乾宁元年》:“ 王先成 请筑龙尾道,属于女墻。” 胡三省 注:“自城外筑墱道,陂陀而上,属于城上短垣。其道前高后庳,后塌于地,若龙之垂尾然,故谓之龙尾道。”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龙尾道”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其解释可从历史建筑、文学隐喻等角度展开:

  1. 本义:唐代含元殿前的甬道
    龙尾道最初指唐代长安城含元殿前的阶梯式通道,因从高处俯瞰形似龙尾下垂而得名。其建筑特点是前高后低、蜿蜒曲折,具有独特的仪式性和威严感。史书记载,安禄山曾“每过朝堂龙尾道,南北睥睨”(《新唐书·安禄山传》),展现了它在政治象征中的地位。

  2. 借代朝廷或政治中心
    在诗词中,“龙尾道”常被用作朝廷的代称。例如宋代梅尧臣《赐酒》诗中“近亲龙尾道”即指接近权力中枢。清代赵翼诗句“黄髮召归龙尾道”也延续了这一用法。

  3. 军事防御建筑结构
    旧时城墙外修筑的盘旋而上的坡道,因其逶迤如龙尾形态,亦被称为龙尾道。这类建筑用于连接城墙与地面,如《资治通鉴》记载唐昭宗时期修筑龙尾道以加强城防。

  4. 成语的比喻意义
    作为成语,“龙尾道”引申为“处于群体末尾或次要地位”的象征,以龙尾的末端位置暗喻身份卑微或边缘化。

建筑演变:宋代以后龙尾道形制逐渐消失,但在河南济源济渎庙等遗址中仍可见类似结构的遗迹。此词融合了建筑美学与权力隐喻,成为研究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二

龙尾道的意思

《龙尾道》是一个常见的词语,它指的是一条弯曲如龙尾的道路或小巷。

拆分部首和笔画

《龙尾道》的拆分部首是龙(龍)字的部首,拆分之后的部首为王(玉)字。它的部首笔画为3画。

来源

《龙尾道》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的城市规划中,人们常常采用龙形作为城市道路布局的一部分。龙尾道就是其中的一种设计,它通常是连接主要街道和小巷的狭窄曲折的街道。

繁体

《龙尾道》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龍尾道」。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龙尾道」可能会有一些变体。例如,龙字的写法有时会把尾部看作一个独立的部分,写作「⺌尢⺌卩」。

例句

1. 沿着龙尾道走,你会发现许多独特的小店和美食。

2. 城中的龙尾道弯弯曲曲,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组词

1. 龙尾街:指与龙尾道相似的街道。

2. 龙尾巷:与龙尾道类似,狭窄而弯曲的巷道。

3. 龙头道:指与龙尾道相邻的主要街道。

近义词

1. 曲径:与龙尾道相似的弯曲小路。

2. 弯曲小巷

3. 道路曲线

反义词

1. 直路:与龙尾道相对的直线道路。

2. 随意开放的广场

3. 宽直大道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