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慵的意思、放慵的详细解释
放慵的解释
疏懒。 唐 白居易 《戏赠萧处士清禅师》诗:“又有放慵 巴郡 守,不营一事共腾腾。” 宋 陈与义 《放慵》诗:“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词语分解
- 放的解释 放 à 解脱约束,得到自由:把笼子里的鸟放了。放胆。放诞。放任。放肆。放歌。放怀。豪放。释放。 散(刵 ):放工。放假。放学。放晴(阴雨后转晴)。 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
- 慵的解释 慵 ō 困倦,懒得动:慵困。慵懒。慵惰。慵倦。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放慵”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文学色彩,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解释:
1.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形容懒散、疏懒的状态,既可用于人,也可指事物缺乏生气。例如,描述某人工作不积极,或某物显得呆滞无活力。
2.词源与构成
- 字义拆分:
- “放”:本义为解除约束,引申为放纵、随意。
- “慵”:指困倦、懒惰。
- 组合含义:两字结合后,强调一种无拘束的懒散状态,带有放任自适的意味。
3.文学应用
- 古诗中的意境:宋代诗人陈与义在《放慵》一诗中,通过“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等句,表达了对官场俗务的厌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超然物外的态度。
- 唐代用例:白居易在诗中提到“放慵巴郡守”,以自嘲口吻描绘官员疏于政务的形象。
4.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懒散、疏懒、懈怠。
- 反义词:勤勉、积极、进取。
5.语境与延伸
- 适用场景:多用于文学或描述性语言,如评价人物性格、分析诗词意境等,日常口语中使用较少。
- 情感色彩:中性偏贬,但古诗中常赋予其淡泊名利的正面哲思,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总结来看,“放慵”不仅是一个描述懒散的词汇,更承载了古代文人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兼具语言美感与文化意蕴。
网络扩展解释二
放慵是一个描述人或物懒散、懒慢的词语。放慵的部首是放字旁,总共有11个笔画。这个词汇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在繁体字中,放慵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古时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可以使用放慵组词来描述一个懒散的人或物。近义词可以使用懒散、懒惰、懒散和慵懒等词语来表达相似的含义。相反的词语可以使用勤奋、积极、忙碌和活跃等来表示与放慵相反的义项。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整天都在放慵地躺在床上,一点动力都没有。
希望这些信息能符合你的需求!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