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履正的意思、履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履正的解释

躬行正道。《后汉书·刘陶传》:“﹝ 朱穆 、 李膺 ﹞皆履正清平,贞高絶俗。”《三国志·魏志·崔林传》:“夫宰相者,天下之所瞻效,诚宜得秉忠履正之士,足为海内所师表者。”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道者履正以禳邪。”《元典章·刑部八·取受》:“品爵以荣其身,禄赐以厚其家,期於履正奉公,有裨国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履正是汉语复合词,由“履”(践踏、实行)与“正”(端正、正道)组合而成,核心含义指践行正道,遵循公正的准则。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本义解析

指行为端正,恪守道德与法度规范。

例证:

《后汉书·刘陶传》载:“履正奉公,臣子所以全节也。” 此句强调官员需以公正之心履行公职,保全操守。

来源:《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卷五十七。

二、伦理延伸

在儒家语境中,常与修身治国关联,体现个人对道德准则的实践。

例证:

《三国志·吴志·张昭传》云:“履正修性,国之良辅。” 指张昭因品行端方成为辅国重臣。

来源:《三国志》,中华书局点校本卷五十二。

三、现代转义

当代引申为恪守职业规范,坚持公平原则,常见于对公职人员或专业行为的评价。

例证: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释义:“履行正当职责,行为合乎规范。”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845页。


同义词辨析

此词至今活跃于公文书、评论文体,如“履正尽职”“清操履正”,承载中华文化对知行合一的伦理追求。

网络扩展解释

“履正”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躬行正道、恪守原则,强调在行为举止中坚持正义与道德准则。该词由“履”(本义为鞋子,引申为实践、行为)和“正”(正直、公正)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践行正直之道”。

二、历史用例与文献依据

  1. 古代典籍中多用于形容官员或贤士的品德,如《后汉书·刘陶传》记载“朱穆、李膺皆履正清平,贞高绝俗”,指二人清廉正直。
  2. 《元典章》提到官员应“履正奉公,有裨国政”,强调为官者需以正直原则处理政务。

三、使用场景

四、近义与延伸 近义词包括“守正不阿”“秉公持正”等,均指向坚守原则、不偏不倚的态度。其核心思想与儒家“修身齐家”的伦理观一脉相承。

别人正在浏览...

别异宾入如归拨甩呈禀乘罅齿胄丑状出费蠢虫当断不断淡化倒帐斗桶二武蜂房蚁穴凤琶妇师刚体恭而有礼豪梁红冰昏昏噩噩夹毂焦黑鸡鸣狗盗迥超廐庾纪系举籍峻法矿税苦河老妈子砾琇没事村冥锭木马凝默盘螭蓬头历齿耆宿大贤稍麄胆壮审重孰察鼠韭死皮赖脸台坊太公泉跳越同甫通用性秃疮退老魏台武厉湘波仙子象管享宴洗兵牧马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