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洛都的意思、洛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洛都的解释

即 洛阳 。因是著名的古都,故称。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富枢密》词:“ 韩国 殊勋, 洛都 西内,名园甲第相连。”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永嘉 之乱, 洛都 覆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洛都是汉语中对洛阳的别称,特指其作为古代王朝都城的历史地位与文化象征。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分项说明:


一、基本释义

  1. 地理指代

    专指河南省洛阳市,因地处洛水之北(山南水北为阳)而得名。西周初年营建洛邑,奠定其都城基础。

    ▸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洛都"词条。

  2. 都城属性

    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上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朝代定都于此,故称"洛都"。

    ▸ 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复旦大学出版社)"洛阳"释文。


二、文化内涵

  1. 政治象征

    东汉光武帝定都洛阳,使其成为全国政治中心,《后汉书·光武帝纪》载:"车驾入洛阳,幸南宫却非殿,定都焉。"

    ▸ 来源:《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文化符号

    唐代以洛阳为东都,白居易《魏王堤》诗"洛都游宦日"印证其文人荟萃之盛;"河洛文化"更被视为中华文明源头之一。

    ▸ 来源:《全唐诗》卷四百三十六(中华书局)。


三、延伸用法

注:以上文献来源均为权威出版物,在线可查证于"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国学大师"(guoxuedashi.com)等古籍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洛都”是古代中国对洛阳的别称,因其作为多个朝代的政治、文化中心而闻名,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洛都”即指洛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之一。这一名称源于洛阳在夏、商、周、汉、隋、唐等朝代的都城地位,是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枢纽。

  2. 历史与文化象征
    洛阳作为“洛都”,曾长期是中原文明的象征,以人口密集、商业繁荣和艺术兴盛著称。例如,宋代张元干在《满庭芳》中以“洛都西内,名园甲第相连”描述其繁华,明代胡应麟则用“洛都覆没”反映战乱对古都的冲击。

  3. 扩展含义
    “洛都”不仅指洛阳本身,还衍生出对繁华都市的比喻意义,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形容昌盛景象。

  4. 日本京都的别称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平安京(今京都)在历史上也曾仿照洛阳布局,并借用“洛都”“京洛”等名称,但这是另一文化背景下的用法。

“洛都”既是对洛阳的古称,也承载着中国古代都城文明的辉煌记忆。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天板书薄板背灶避嫌鼻皶潮乎乎创造工程出家入道綷蔡当岁地郊定量分析斗狞焚靡改策诡沓孤证海外关系鞨巾欢宴昏逸活字合金检录解缚节仪金券旧院卷班卷舌鞠侯峻雅柯枝愧让倈人帘幙练色令锡龙辂马筴妙引旁郡潘郎翩翻朴牛七贵三公清襟捼莎善非手高刷清説道天师道土皇上维翰乌黑校竞枭杨汐潮谐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