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洛阳 。因是著名的古都,故称。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富枢密》词:“ 韩国 殊勋, 洛都 西内,名园甲第相连。”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永嘉 之乱, 洛都 覆没。”
“洛都”是古代中国对洛阳的别称,因其作为多个朝代的政治、文化中心而闻名,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洛都”即指洛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之一。这一名称源于洛阳在夏、商、周、汉、隋、唐等朝代的都城地位,是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枢纽。
历史与文化象征
洛阳作为“洛都”,曾长期是中原文明的象征,以人口密集、商业繁荣和艺术兴盛著称。例如,宋代张元干在《满庭芳》中以“洛都西内,名园甲第相连”描述其繁华,明代胡应麟则用“洛都覆没”反映战乱对古都的冲击。
扩展含义
“洛都”不仅指洛阳本身,还衍生出对繁华都市的比喻意义,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形容昌盛景象。
日本京都的别称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平安京(今京都)在历史上也曾仿照洛阳布局,并借用“洛都”“京洛”等名称,但这是另一文化背景下的用法。
“洛都”既是对洛阳的古称,也承载着中国古代都城文明的辉煌记忆。
《洛都》一词是指古代中国的都城洛阳,也用来形容一个繁华热闹的地方。
《洛都》的简体字是由“氵”和“魚”组成。其中,“氵”是水的偏旁部首,表示与水相关的事物;“魚”是一个独立的汉字,表示鱼。总共有12个笔画。
《洛都》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文学作品。古代著名文学家杜牧在他的诗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道:“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城里春光好。”这首诗描述了洛阳城的美景和繁华,从而使得“洛都”一词逐渐为人所熟知。
繁体字的《洛都》为「洛都」。
在古代汉字中,洛都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出土的甲骨文和金文,洛都在古时的写法可能为「洛」和「斗」的组合。
1. 他生活在洛都的繁华地带。
2. 洛都的夜景令人陶醉。
1. 洛阳(Luo Yang):指中国旧时的洛阳城市。
2. 都城(du cheng):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首都。
豪华、繁华、热闹。
贫瘠、冷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