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水石的意思、水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水石的解释

(1).指流水与水中之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水石惊瀨,传响不絶,商舟淹留,聆翫不已。”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 宋 苏轼 《石钟山记》:“ 酈元 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鐘。”

(2).犹泉石。多借指清丽胜景。 唐 李白 《经乱后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忽思 剡溪 去,水石远清妙。” 五代 齐己 《将之匡岳过寻阳》诗:“此路便堪归水石,何门更合向尘埃。” 宋 王安石 《同陈伯通钱材翁游山二君有诗因次原韵》:“强策羸驂寻水石,忽惊幽鸟下烟林。” 宋 苏轼 《奉诏减决囚禁记所经历》诗:“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水石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三个核心层次,以下结合权威辞书及典籍进行说明:


一、基础释义:自然物质组合

指水流与岩石的自然景观,常见于山水描写。

《汉语大词典》释为:“水流与石头。亦指山水。”

例证: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水石激荡,声如奔雷。”——描述水流冲击岩石的自然景象。


二、引申释义:艺术审美载体

特指园林或盆景中模仿自然山水的造景元素,体现中国传统美学。

《中国园林艺术辞典》定义:“水石为叠山理水之材,构成园林微型山水意境。”

文化内涵:

明代计成《园冶》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水石布局需遵循自然法则,营造“咫尺山林”的意境。


三、哲学象征:刚柔相济的辩证关系

在传统文化中,水代表柔、动、变,石象征刚、静、恒,二者对立统一。

《周易正义》以“水润下,山止稳”阐释阴阳互济之理;

道家典籍《淮南子》称:“水之性柔,石之性坚,而水滴石穿”,喻示持之以恒的力量。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02699-1)
  2. 《中国园林艺术辞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2-14562-3)
  3. 《周易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ISBN 978-7-101-01244-7)
  4. 《淮南子校释》(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 978-7-301-10581-2)

网络扩展解释

“水石”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结合不同领域的用法,具体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自然景观的指代
    指流水与水中之石构成的景象,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提到“水石惊瀨,传响不絶”,唐代李白诗句“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均以水石描绘自然动态之美。

  2. 清丽胜景的象征
    引申为山水泉石交融的幽静景致,如李白《经乱后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中“水石远清妙”,王安石诗中“强策羸驂寻水石”,均借“水石”表达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二、其他领域含义

  1. 人际关系比喻
    在部分语境中,水石被用来形容紧密依存的关系,如夫妻、兄弟或朋友间的情谊。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

  2. 地质与玉石术语

    • 石材类别:指含有水分的天然石材(如翡翠中的“水石”),其内部结构包含矿物质与水分,具有独特的光泽和透明度。
    • 品质评价:在玉石行业中,“水石”常通过水润度、石质等维度衡量品质优劣。

三、文化内涵

“水石”在古代诗词中不仅是自然元素的组合,更承载了文人寄情山水的情怀。例如苏轼“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哲理思考。

若需进一步了解特定领域(如玉石)的用法,可参考相关专业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哀弹艾老爸爸誖乱臂缚舶来品策罢冲天炮蠢笨出热悼屈东市朝衣贰府方舸蜂鹤凤腊否妇格纳勾引光洋冠袍带履鹤辔画舫晦闇徽束火夫间隔奬券几度跻览进抵浸溉跼缩看财童子料球柳营江嫠忧懋明疋夫疋妇求皇弃文就武忍从容易枘圆凿方善门难开试演时要水尾树汁枱钟讨厌推详完罅渭城三叠危朗温吞文章巨公卧式镗牀乌剌赤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