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下忠的意思、下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下忠的解释

谓忠之最下者。《荀子·臣道》:“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国6*贼者。以德覆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諫非而怒之,下忠也。”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下忠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下忠"是古代中国伦理思想中关于忠诚品质的一个特定层级概念,主要源自儒家对"忠"德的细分。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

一、基本释义

指忠诚的最低层次,表现为机械遵从命令而缺乏道义判断,或仅以个人利益为动机的效忠。《忠经·辨忠章》将忠德分为三等:"以道事君,上忠也;以德调君,中忠也;以力事君,下忠也。"其中"下忠"强调单纯依靠武力或劳力侍奉君主,缺乏道德引导和原则性。

二、特征与表现

  1. 拘泥形式,忽视本质

    下忠者往往刻板执行指令,不辨是非。如《荀子·臣道》批判"逆命而利君谓之忠",指出盲目顺从不等于忠,需以道义为根本。

  2. 动机功利,境界有限

    汉代贾谊《新书·大政》云:"下忠者,以利为心。" 此类忠诚易因利益变化而动摇,缺乏稳定性。

三、与"上忠""中忠"的对比

层级 核心特征 表现方式 典籍依据
上忠 以道辅君,匡正过失 谋国谋民,直言进谏 《忠经》:"上忠,怀忠信以待举"
中忠 以德调君,教化引导 德行感召,潜移默化 《韩诗外传》:"中忠,德教加于百姓"
下忠 以力事君,机械服从 执行命令,不论是非 《说苑》:"下忠,不敢诽谤,不敢隐善"

四、历史评价与局限性

儒家认为下忠虽属美德基础,但易沦为"愚忠"。程颐指出:"忠有至诚,有次者。下忠者,守职而已。"(《二程遗书》)强调其缺乏主动性和批判精神。

注:以上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第1卷"下忠"词条及《中国伦理思想史》(人民出版社,2005)中关于忠德分层的论述,概念界定以经典文献原始语境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下忠”是古代儒家思想中对忠诚层次的一种分类,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1.基本定义

“下忠”指臣子对君主忠诚的最低等级,即通过直接谏言指出君主的错误,但方式不当导致君主愤怒。《荀子·臣道》将其与“大忠”“次忠”并列,认为其效果有限。

2.出处与原文

源自《荀子·臣道》:

“以是諫非而怒之,下忠也。”
意为:用正确的道理谏止君主的错误,却因方式激烈引发君主不满,属于下等的忠。

3.忠诚等级对比

荀子将忠诚分为四类:

4.现代引申

如今“下忠”一词较少使用,但可借指虽出于善意却因方法不当导致负面效果的行为。需注意,部分网络解释(如“贬低忠臣”)可能存在偏差,需结合典籍原意理解。

参考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棒球奔流变象标品鼻塞闭淫才义惨暗草室吃剑才怵目惊心丛山峻岭从善如登澹漠丁字街地勤东扭西歪二胜环繁叶腐肉公産狗嘴吐不出象牙惶栗回槛诨耍火厝活头儿匠门弃材搅七念三畸变静胜眷伫鶌居巨儒考查蜡檄令亲漏子麦迪霉素描朱米家山弥满慕道目睁口呆木桩奈良内难排掉情犯穷溟秋刑麴钱升天瘦恹恹栓皮树杈把水源彤殿物阜民安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