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律己。 唐 杜牧 《卢搏除庐州刺史制》:“故行令不如行化,律人不如律身。” 唐 黄滔 《华岩寺开山始祖碑铭》:“晦迹樵客,庐於西巖石室,律身守道,如居千众。”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吴门 石琢 堂 殿撰 韞玉 ,以文章伏一世。其律身清谨,实不愧道学中人。”
“律身”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ǜ shēn,其核心含义为自我约束、严于律己。以下是详细解释:
“律身”由“律”(法律、规则)和“身”(自身)组成,字面意为以规范约束自身,强调通过遵守法度或道德准则来要求自己,保持自律行为。
自我约束:
指在行为、道德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逾越规则。例如唐代杜牧在《卢搏除庐州刺史制》中提到“律人不如律身”,主张治理他人不如先管束自身。
道德与法度结合:
不仅限于遵守法律,还包括遵循社会伦理、个人修养。如清代陈康祺记载学者石韫玉“律身清谨”,体现其品德修养的严谨。
“律身”强调内外一致的自我约束,既涵盖遵纪守法,也包含道德修养,是中华文化中推崇的个人品质。如需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唐代文献或清代笔记。
律身是一个中文词汇,指的是约束或调整自己的身体行为,以达到某种理想的状态,比如修身养性。
律身的部首是彳,总计7个笔画。
律身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尚书·虞夏正义》中,后来也在其他文献中被广泛使用。
在中文繁体字中,律身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代汉字对于律身的写法没有明显的变化,仍然采用彳和身这两个部首来组合。
1. 她通过坚持运动和健康饮食来律身。
2. 修身养性是中国古代士人追求的一种律身方法。
律身可以与其他词组合成不同的词语,比如律己身行、律己从公等。
律身的近义词包括调身、调节身体、约束自己等。
律身的反义词是放纵身体或放任自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