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律身的意思、律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律身的解释

犹律己。 唐 杜牧 《卢搏除庐州刺史制》:“故行令不如行化,律人不如律身。” 唐 黄滔 《华岩寺开山始祖碑铭》:“晦迹樵客,庐於西巖石室,律身守道,如居千众。”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吴门 石琢 堂 殿撰 韞玉 ,以文章伏一世。其律身清谨,实不愧道学中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律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约束、规范自身的行为和品德。它强调个体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和管理,以达到符合道德规范或社会准则的目的。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字面与核心含义:

    • “律”:本义指法则、规章、约束。《说文解字》释为“均布也”,引申为规范、法则、约束使之整齐划一。在“律身”中,“律”作动词用,意为以一定的标准或规范来约束、管理。
    • “身”:指自身、自己。
    • 合义:因此,“律身”直译为“约束自身”,意指严格地按照道德、礼仪、法律或行为规范来要求和管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它强调的是内在的自律和自我修养,而非外在的强制。
  2. 构词与用法特点:

    • “律身”是一个动宾结构的复合词(动词+宾语)。
    • 它通常用于描述个体对自身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主动、自觉的践行。例如:“君子当严于律己(律身)”。
    • 常与“修身”同义或连用(如“修身律己”),都指向自我品德的完善,但“律身”更侧重于行为的约束和规范这一具体行动层面。
  3. 意义与特征:

    • 强调自律性:这是“律身”最核心的特征。它反映了个体主动、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的内在要求。
    • 以规范为标准:“律身”必然依据一定的标准,这些标准可以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如仁义礼智信)、社会公德、法律法规、职业操守或个人设定的行为准则。
    • 追求道德完善: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修养,使行为符合社会期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
    • 体现责任感:能够“律身”的人,通常被认为具有较强的自我责任感和对社会规范的责任感。

“律身”意指个体自觉地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或法律法规来严格约束和管理自身的行为。它强调内在的自律精神,是个人修养和品德完善的重要实践方式,体现了对自我行为负责的态度。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律身”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ǜ shēn,其核心含义为自我约束、严于律己。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律身”由“律”(法律、规则)和“身”(自身)组成,字面意为以规范约束自身,强调通过遵守法度或道德准则来要求自己,保持自律行为。


详细解释

  1. 自我约束:
    指在行为、道德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逾越规则。例如唐代杜牧在《卢搏除庐州刺史制》中提到“律人不如律身”,主张治理他人不如先管束自身。

  2. 道德与法度结合:
    不仅限于遵守法律,还包括遵循社会伦理、个人修养。如清代陈康祺记载学者石韫玉“律身清谨”,体现其品德修养的严谨。


使用场景


例句参考


“律身”强调内外一致的自我约束,既涵盖遵纪守法,也包含道德修养,是中华文化中推崇的个人品质。如需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唐代文献或清代笔记。

别人正在浏览...

百叶变天账裁割长沙市承直崇祀丑生曡遘多歧亡羊发补飞髾分红利扶奬概心甘拜下风观采归谊皇带子惠钞豁如剿洗计办机廷开科坎阱宽袍大袖老奸巨猾联号林麓龙虎气隆景緑蒂眊矂懋勋门表末裔南北省酿郁你等陪门财棚菊骈兴错出瞧见桥彴青雨穷途末路洒调三茶六礼沙风深山穷谷申释守天守要四戚俗医特效天廕蹄踣乌白降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