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王气;天子气。语本《史记·项羽本纪》。 宋 陈与义 《和尹潜感怀》:“共説 金陵 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参见“ 龙虎 ”。
(2).兵气;兵戎之气。 唐 杜甫 《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之一:“北极转愁龙虎气,西戎休纵犬羊羣。”按,此指龙虎军之气。 元 王逢 《无题》诗之三:“ 滦水 天迴龙虎气, 榆林 风逐马驼声。”
(3).丹气。炼丹时产生的气。 元 叶广居 《题西泠隐居》诗:“丹井夜交龙虎气,碧霄春躡凤凰翎。”
“龙虎气”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不同角度解读,具体如下:
指象征帝王或权贵的非凡气度。古代常通过“望气”观察天象或地脉,认为龙虎之气聚集之处预示帝王崛起或政权兴盛。例如《旧唐书》记载唐玄宗居所外有水池“浸溢顷餘”,被视为“龙气”征兆,暗含帝王之运。
在军事语境中,“龙虎气”可象征战场上的肃杀之气或兵戈之势。这一释义可能与“龙”象征权威、“虎”象征勇猛有关,组合后引申为征战氛围。
在炼丹文化中,“龙虎”分别代表水火、阴阳等对立元素,“龙虎气”则指炼丹过程中阴阳调和产生的精气,或丹药炼成时的特殊气息。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词,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殷芸小说》《己亥杂诗》等文献。
《龙虎气》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人的气势非常强大,像龙和虎一样威武雄壮。
《龙虎气》的拆分部首是龙(一)和气(气),共有20画。
《龙虎气》一词最早出自古代文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表达了他虽然住的是非常简陋的房子,但他的品德和学问却能吸引名士和才子们前来交往,形容他的气质威武如龙虎。
《龙虎气》的繁体字为《龍虎氣》。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演变,所以《龙虎气》在不同的朝代可能有不同的写法。但一般而言,龙的字形比较稳定,而气的字形则会有些变化。
他那威武的气势简直像是一条龙虎在世。
龙气、虎气、龙虎、龙龙虎虎
近义词:威武无比、气宇轩昂
反义词:平凡无奇、气势低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