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律均的意思、律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律均的解释

古乐的十二律与五韵。均,“ 韵 ”的古字。《文选·张衡<思玄赋>》:“考治乱於律均兮,意建始而思终。”旧注:“律,十二律。” 李善 注:“《乐汁图徵》曰:圣人往承天助,以立五均,均者,亦律调五声之均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律均”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律”的本义为音高标准,《说文解字》释为“均布也”,特指古代用竹管制作的定音器具(《说文解字注》卷三)。在《汉书·律历志》中延伸为“法度”之义,如“推历生律,制器规圆矩方”。
  2. “均”在《尔雅·释言》中注为“平也”,原指陶工使用的转轮,《周礼·考工记》引申为调节乐器音准的器具,即“均者,均钟,长七尺,有弦系之”。

二、复合词义项 古代文献中“律均”常作并列结构,包含双重含义:

  1. 音律规范:特指十二律吕的调音标准,如《隋书·音乐志》载“铸钟候律,均树权衡”,此处“律均”指代音高标准器(《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第二卷)。
  2. 制度准则:引申为国家法度,《宋史·乐志》云“律均清浊,权量丈尺”,此处与度量衡制度并列为治国基准(《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

该词在现代《汉语大词典》(第2版)中列为历史词汇,标注为“古代乐律与度量标准”,属于典章制度类术语。由于该词使用频率较低,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语境进行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

“律均”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古代音乐术语(主流解释)

基本含义:指古乐的“十二律”与“五韵”的组合。其中“均”是“韵”的古字,代表音韵或音律的调和。
详细解释:

  1. 十二律:中国古代用十二个标准音高来规范音乐,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吕(阴律),合称十二律。
  2. 五韵:即五声(宫、商、角、徵、羽),是传统音乐的基本音阶。
  3. 文献出处:张衡《思玄赋》中“考治乱於律均兮”一句,李善注引《乐汁图徵》说明“五均”与音律的关联。

二、现代引申义(需谨慎使用)

部分现代释义将其引申为“法律平等公正”(如“律”指法律,“均”指平等),但这一解释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为当代语言演变或误读。

三、应用场景

建议优先采用“十二律与五韵”的古典释义,若涉及现代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考辨。如需深入考据,可参考《文选》及古代乐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罗汉熬累白陵宝母搏刀剥极将复不愧不作不食人间烟火差点钗鱼出面腔断还归宗耳濡目及逢龙忿争覆车之轨供拟规悟泓宏悔赖活观音佳妙简兵检量瀸污节理介人霁鉴静绿纠案酒床老苏廪藏鳞鬣流遯马哈迈古超今明儿恼心蓬茆苹果緑起尸桑麻芟翦社副胜侣舌战群儒十人馔食宿相兼绶花受礼术家述赞肆勤提示通缄弯子鏏鼎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