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缄的意思、通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缄的解释

通书信。 明 何景明 《赠祖邦》诗:“ 白下 通缄少, 燕都 见面迟。” 杨树达 《<高等国文法>序例》:“如教者用之讲授,发生疑义时,即请直接通缄商榷,敬当一一详答。”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通缄”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ōng jiān,其核心含义为互通书信。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用法与例句

  1. 古文用例:

    • 明代何景明《赠祖邦》诗:“白下通缄少,燕都见面迟。”
      (意为:在南京书信往来少,到北京见面又太迟。)
    • 杨树达《<高等国文法>序例》:“如教者用之讲授,发生疑义时,即请直接通缄商榷。”
      (意为:教学中若有疑问,可通过书信直接讨论。)
  2. 现代延伸:
    可泛指通过文字形式(如信件、邮件)进行沟通,但属于较文雅的书面表达。


常见混淆


“通缄”是古汉语中关于书信交流的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通缄》的意思

《通缄》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指"向上级请示或报告事情",又表示将一件事情上报。通字表示联络、联系,缄字表示封存、密封文件。

部首和笔画

《通缄》的部首是"⺩"(缶)和"口",既包含了两个部首。根据《康熙字典》的解释,"⺩"表示容器,"口"表示声音。同时,《通缄》的总笔画数为14画。

来源与繁体

《通缄》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书制度。在古代,官员需要向上级报告事务或者请示,他们会将相关文件密封在缄封的容器中,然后通过递送达到目的地。这种方式被称为"通缄"。在繁体字中,"通缄"的写法并无改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通缄"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只是在一些细节上有所差异。例如,有时会将"通"写作"通亾",将"缄"写作"革"。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汉字的演变和书写形式的变化。

例句

1. 他将重要的文件进行了通缄,然后交给了上级领导。

2. 公司重要会议的决议已经通缄,请相关人员注意查看。

组词

通知、通行、通报、缄口、缄默、缄言

近义词

请示、报告、呈报、上报

反义词

解封、公开、公告、公示

别人正在浏览...

安纳托利亚白杆军暴豪参玩琛帛乘查酬寄疮残戳瘪脚次躔刺网打法倒廪倾囷都中风咳奉倩告求桂緑衮袍国网济济然浸行军正踘踊钜族龛乱空城丽锦凌床买欢密须木竹闹荒荒纳污含垢内意呕心抽肠前件千头万绪清帮秋棘逡循溽夏三环五扣申辨十二辰虫手条瞬眼碎瓦穨垣素隐行怪太和铁花王道者卫鱼为真文宿五技鼠无礼贤功象玄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