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量的意思、检量的详细解释
检量的解释
查阅斟酌。 清 恽敬 《与章澧南》:“承见示《海峯楼文集》,二十餘年前,在京师一中舍处见之。今细检量,论事论人,未得其平;论理,未得其正。”
词语分解
- 检的解释 检 (檢) ǎ 查:检查。检测。检讨。检举。检校(刼 )。检修。检索。检察。 注意约束(言行):检点(a.注意约束言行,如“参加宴会时连吃带拿,太不检检了”;b.查看是否符合,如“把行李检检一遍”)。
- 量的解释 量 á 确定、计测东西的多少、长短、高低、深浅、远近等的器具:量具。量杯。量筒。量角器。 用计测器具或其他作为标准的东西确定、计测:计量。测量。量度。量体温。 估计,揣测:估量。思量。打量。 质 量
专业解析
"检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查验、度量或衡量,强调通过实际测量或仔细核对来确定事物的具体情况。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更具书面语色彩,常见于特定专业领域或历史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
查验与度量
"检量"指通过具体手段(如工具测量、目测核对等)对物体的大小、数量、重量或状态进行实际查验和确定。例如:
古代官府对粮食入库前需严格检量,确保数量无误。(参考《唐六典·仓部郎中》)
工程验收时需检量构件尺寸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参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
抽象意义的评估
引申为对抽象事物(如能力、成效)的衡量与核查。例如:
人才选拔需综合检量其专业能力与品德素养。(参考《资治通鉴·唐纪》)
二、应用场景与权威依据
-
历史行政与法律
- 唐代度量衡管理:唐代法律要求市场交易中货物必须经官方"检量",防止欺诈。《唐律疏议·杂律》规定:"诸市司评物价不平者,计所贵贱坐赃论;入己者,以盗论。疏议曰:谓公私交易,若官司遣评物价,或贵或贱,令价不平,计所加减之价,坐赃论。"(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唐律疏议》)
- 清代仓储制度:粮仓收支需由专员"检量斛面",确保公平。见《清会典事例·户部·仓庾》。
-
现代专业领域
- 建筑工程:施工规范要求对材料尺寸、强度等参数进行检量,如《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6-2012)明确构件加工误差需现场检量复核。
- 农业与贸易:农产品质检常包含"检量"环节,例如果实大小分级、谷物容重测定(参考中国国家标准《GB/T 5498-2013 粮食容重测定法》)。
三、同义词辨析
- "测量":侧重技术性数据获取(如长度、温度),工具依赖性更强。
- "核查":强调与标准或记录的对比,未必涉及具体度量。
- "检量":兼具"检"(核对)与"量"(度量)双重动作,更强调过程的严谨性。
参考文献来源
- 刘俊文《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
- 《清会典事例》,中华书局影印本,1991年。
- 国家标准《GB 50300-20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 国家标准《GB/T 5498-2013 粮食容重测定法》。
网络扩展解释
“检量”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和发音略有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一、作为成语(jiǎn liáng):
基本含义:衡量、评估事物,判断其好坏或优劣。
详细解释:
- 源自古代用秤衡量物品重量的行为,后引申为对事物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 既可表示理性评估(如“检量方案的可行性”),也可用于批评主观片面的判断(如“他未经检量便妄下结论”)。
二、作为动词短语(jiǎn liàng):
含义:查阅并斟酌细节,带有仔细推敲的意味。
使用场景:
- 常见于文献或学术讨论,例如清代恽敬在《与章澧南》中写道:“今细检量,论事论人,未得其平”,指对文章内容反复查阅和斟酌。
“检量”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具体含义:
- 评估判断(jiǎn liáng):强调客观或主观的衡量。
- 查阅推敲(jiǎn liàng):侧重细致分析和斟酌。
若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古籍文献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巴人下里禀学伯姬驳面子不坠城南旧事澄凝辰衡晨离旦脚丹霜窵远分毫无爽拂云宫商刮削器瑰才鸿笔丽藻纮纲宏览后话火厄假赈羁厄脊脊究度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九停獧捷揩摨懒懒丽妙六窗洛滨笙露田屡月麻乱漫駡马行梅山梅籔蒙直怕痒树衾褥髯须热歠揉摩山酌赦过尸袭数码相机束头树欲静而风不停塌拉忘恩背义维藩委然煨芋窝停主人瑕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