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名。蔓生如绶,故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红綬花,蔓生如綬,有文采,因名焉。” 唐 陈子良 《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迎风采旄转,照日綬花开。”
绶花是一种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花卉名称,其含义和特征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基本定义
绶花是蔓生植物,因茎叶或花朵形态类似古代丝带“绶”而得名。“绶”指丝质带子,常用于系官印或勋章,而此花“蔓生如绶”,故被赋予此名。
文献记载
南朝梁代任昉《述异记》提到“红绶花,蔓生如绶,有文采”,唐代陈子良诗句“照日绶花开”也描述其形态。可见其名称在南北朝至唐代已流传。
名称关联性
绶花的命名体现了古代植物学中以物喻形的特点。“绶”象征华贵,可能暗示此花色彩或纹理繁复,与丝带相似。
其他补充
部分资料标注其拼音为“shòu huā”,结构为“绶(左右结构)+花(上下结构)”。但现代植物学中暂无明确对应的物种,可能为古代雅称或已失传的品种。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述异记》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权威植物学史资料。
绶花(shòu huā)是指用彩绳、彩带等装饰的花朵,常常用于装饰衣物、鞋帽等物品。
绶(shòu)的部首是纟,总共有8个笔画。
花(huā)的部首是艹,总共有7个笔画。
绶花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代,绶花通常是用作装饰宫廷服饰和贵族的礼品。至今,绶花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经常用于特殊场合的装饰。
在繁体字中,绶花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绶花的古时候汉字写法没有明确的记录。然而,通过对古代文献和历史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绶花在古代的使用情况。
1. 她穿着一件绣满绶花的旗袍,显得庄重而优雅。
2. 这个礼品盒上装饰着一束精美的绶花,非常漂亮。
1. 绶带(shòu dài):用于装饰衣物、礼品等的彩绳。
2. 绶缎(shòu duàn):用绶编织而成的绸缎,通常用于制作传统的服饰。
彩花(cǎi huā)、装饰花(zhuāng shì huā)。
素花(sù huā)、朴素(pǔ s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