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乾腊的意思、乾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乾腊的解释

1.干肉。

2.犹枯竭。 黄远庸 《大势》之二:“若能统一国库,实行整理 中国银行 ,则金融与财政交相为用,则内阁或不致以穷而乾腊以死矣。”

||

1.干肉。《金史·世宗纪下》:“ 辽 主闻民间乏食,谓何不食乾腊,盖幼失师保之训,及其即位,故不知民间疾苦也。”

2.指尸体干枯不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朅盘陀国》:“其王寿终,葬在此城东南百餘里大山巖石室中,其尸乾腊,今犹不坏,状羸瘠,人儼然如睡。”

3.指干梅。《初学记》卷二八:“《山海经》:‘ 云山 之上,其实乾腊。’ 郭璞 注:‘腊,乾梅也。’”按,今本《山海经》无此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乾腊在汉语中为古语词,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一、指古代祭祀用的干肉

“乾”通“干”,表示脱水干燥;“腊”本义为岁终祭神用的干肉(《说文解字》:“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二者合成“乾腊”,特指经风干处理的肉制品,常用于祭祀或贮藏。例如《周礼·天官》记载的“腊人掌乾肉”,即指专职制作祭祀干肉的官吏。此义项反映了古代食品加工与礼制文化的关联。

二、指动植物经风干形成的标本

在生物学领域,“乾腊”引申为通过自然风干或人工干燥保存的动植物标本。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提及药材制作时需“或曝为乾腊”,即通过干燥保存药用动植物形态。现代仍用“乾腊标本”指代博物馆中经脱水处理的标本,区别于浸制标本。


字源与结构解析


文献例证

  1. 《周礼·天官·腊人》:“凡祭祀,共豆脯、荐脯、膴、胖,凡乾腊之事。” 郑玄注:“乾腊,谓豕小物全乾者。”
  2. 《本草纲目·兽部·狐》:“其皮可为裘,其腋毛纯白,谓之狐白。取用者以冰置其上而捕之,此其智也。…或曝为乾腊。”

现代应用与关联词

现代汉语中,“乾腊”一词多用于学术语境:

(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说文解字》及《周礼》《本草纲目》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乾腊”是一个多义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文献和语境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干肉
    指经过风干或晒制的肉类食品,常用于古代食物储存。例如《金史·世宗纪下》记载辽主因缺乏民生常识,反问百姓为何不食“乾腊”,反映其脱离民间疾苦。

  2. 尸体干枯不坏
    描述尸体因特殊环境(如干燥岩洞)自然脱水形成的干尸现象。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提到朅盘陀国国王的遗体“乾腊不坏,状如羸瘠”即为此意。

  3. 干梅
    特指晒干的梅子。《山海经》郭璞注中提及“云山之上,其实乾腊”,此处“腊”即指干梅。


二、引申与特殊用法


三、读音与结构


四、文献参考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金史》《大唐西域记》《山海经》等原始文献,或通过汉典、单词乎等工具书获取详细例证。

别人正在浏览...

班齿曝光表本爵本职蚕弄测力岑崟拆号成律惩一儆百趁汤推触类而通次官得国等头空旳旳格致公何关报过目不忘鹄膝夹拜鉴奥狡竞敫然进读机钤举指赖肉顽皮糲粢列翅凌霄之志琳璆罗袜马薰没乱死喃喃低语拿云攫石牛齝诺苏俏倬儒客上厉尚友少焉折到蜀郡踏牀停育通训通族驼鼍将魏公扫侠毂现代化建设仙女庙小饥孝陵小令蟹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