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使的意思、贡使的详细解释
贡使的解释
进贡的使臣。《宋史·钱惟演传》:“事不验, 木征 怒,留贡使。”《明史·外国传三·日本》:“廷议敕 朝鲜 覈实,令择老成识大体者充使,不得仍前肆扰,既而贡使亦不至。”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论朝鲜商约界务禀》:“ 忠 查 朝鲜 土产极少,惟红参为大宗,民间不得私售,每年开採,由公家收齐,交贡使携至 北京 出售。”
词语分解
- 贡的解释 贡 (貢) ò 献东西给上级,古代臣下或属国把物品进献给帝王:进贡。纳贡。贡献。贡品。贡赋。 封建时代给朝廷荐举人才:贡生(指经科举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贡举。 姓。 笔画数:; 部首:贝;
- 使的解释 使 ǐ 用: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 派,差谴:使唤。使命。使女。 让,令,叫:迫使。 假若:假使。即使。 奉命办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贡使”是古代外交制度中的重要概念,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古代国家派遣的进贡使臣,负责向其他国家或朝廷进献礼物,并传达本国的外交意愿。这一行为既体现政治臣属关系,也用于维护邦交友好( )。
二、构成分析
- “贡”:特指向朝廷或宗主国进献珍贵物品,如《明史》记载朝鲜贡使携带红参至北京出售()。
- “使”:指代国家正式派遣的外交使节,代表君主行使外交职能,如《宋史》提到木征因事扣留贡使( )。
三、历史背景与实例
- 宋代:贡使制度常见于边疆政权与中原王朝的互动,例如《宋史·钱惟演传》记载吐蕃首领木征因事未果而扣押使臣()。
- 明代:日本曾多次派遣贡使来华,但明朝对其行为有严格规范,要求朝鲜核实贡使资质()。
- 清代:延续前朝制度,贡使需携带官方指定的贡品(如朝鲜红参),并在指定地点交易()。
四、具体职责
- 政治象征:象征藩属国对中央王朝的臣服。
- 物资交流:通过进贡实现特产贸易,如朝鲜红参专供官方渠道。
- 信息传递:承担国家间文书传递与政策沟通职能。
提示:若需更深入的历史案例,可参考《宋史》《明史》中关于外交制度的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贡使的意思
贡使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指代古代国家派往贡献特产或进贡物品的使者。
贡使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贡使的拆分部首为贝,共有11个笔画。
贡使的来源
《贡使》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五行志》中,用来描述随国家使节贡献物品而来的使者。
贡使的繁体
繁体字为「貢使」。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贡使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比如在《说文解字》中,使字的上方常加一点,表示其职务性质不同于一般人。
贡使的例句
1. 在古代,贡使常常出使于国,向国家贡献特产。
2. 史书上记载着许多贡使的事迹,其中有些成为了历史上的佳话。
3. 赵国派遣贡使将珍贵的瑶琴进献给秦国。
贡使的组词
- 贡品:指进贡的物品。
- 贡献:指把贡品献给国家或他人。
- 使者:指派往外地或外国工作、辅佐、交际等的人。
贡使的近义词
进献、进贡、进贡使者都可以作为贡使的近义词。
贡使的反义词
收使、接收使者可以作为贡使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