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麦纸的意思、麦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麦纸的解释

亦称“ 麦纹纸 ”。纸名。 唐 时,翰林院书诏书,用麦纸。 唐 元稹 《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麦纸侵红点,兰灯燄碧高。”自注:“书詔皆用麦纹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麦纸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官方文书用纸,特指唐代用于书写诏敕的专用纸张。其详细释义及文献依据如下:

一、词义本源 "麦纸"专指唐代以麻纤维制成的诏书用纸。据《汉语大词典》记载:"麦纸,唐代书写诏敕的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其名源于纸张色泽微黄如麦,属黄麻纸的高级品类,主要用于书写皇帝敕令、政府公文等官方文书。

二、材质特征 唐代官文书体系明确规定:"凡王言有七……皆用麦纸"(《唐六典》卷九)。其制作工艺要求严格,需经染黄、施胶、砑光等工序,具有防蛀耐久的特点。实物可见于敦煌遗书中的唐代官府牒文,纸面光滑致密,呈天然麻黄色。

三、历史流变 此纸种盛行于盛唐时期,宋代《文房四谱》载:"唐中书用黄、白二麻为纶命,其后翰林专掌白麻,中书独用黄麻,谓之麦纸"。至宋代逐渐被楮皮纸取代,但"麦纸"作为诏敕用纸的代称仍见于《宋史·职官志》等文献。

文献依据:

  1. 权威辞书:《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修订版)"麦纸"词条
  2. 典章制度:《唐六典》卷九中书省条
  3. 工艺记载: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纸谱》
  4. 实物佐证:大英图书馆藏敦煌文献S.11287号唐代牒文用纸
  5. 历史沿革:《宋史·职官志二》翰林学士院条

网络扩展解释

“麦纸”一词主要有以下解释:

一、基本含义

“麦纸”(拼音:mài zhǐ)是古代纸张名称,特指唐代翰林院书写诏书时使用的专用纸张,别称“麦纹纸”。该名称可能与其纹理或材质相关,但具体制作工艺已不可考。

二、历史背景

  1. 官方文书用途:唐代翰林学士起草诏书时,需使用麦纸书写,体现了其作为官方文书的权威性。
  2. 文献记载:唐代诗人元稹在《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中提及“麦纸侵红点”,并自注“书诏皆用麦纹纸”,印证了其历史用途(见、7)。

三、其他说法辨析

提到“麦纸”有成语含义,指“纸质薄弱之物”,但此解释未见于多数权威资料,可能是现代网络衍生的非主流用法,建议以历史文献记载为准。

四、现代认知

目前“麦纸”一词已不常用,主要作为历史词汇出现在古籍研究或诗词注解中。如需了解更多唐代文书制度,可参考、7等来源的文献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悲商边见鄙浅不倍藏怒畅好是蝉饮臣佐炽发聪朗待中惰轮饿显番身风雨操场愤盈附及感发官衣鬼狐涎酣谑河上花图胡运降雪简靖贱冗兼容并包剪式跳高交颈并头角门金鼎金法津唾燎坛轮机手谋识鲵鲋抨辟朋头确撞羣艺染惑人海战术上流头禅位韶亮舌耕勝地失饥师直为壮舜英唢呐套礼填讳童年土圜屯窒线头犀柄麈尾写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