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三颂”之一。共四篇。 周成王 封 周公 、 伯禽 于 鲁 , 周公 有大功德于王室,故虽为诸侯国亦得有颂。四篇作于 鲁僖公 晚年,为 春秋 中期作品。《诗·鲁颂》“《鲁颂》谱” 孔颖达 疏:“《駉》颂序云:‘ 史克 作是颂。’广言作颂,不指《駉》篇,则四篇皆 史克 所作。《閟宫》云:‘新庙奕奕, 奚斯 所作。’自言 奚斯 作新庙耳。而 汉 世文人 班固 、 王延寿 之等,自谓《鲁颂》是 奚斯 作之,谬矣。故 王肃 云:当 文公 时, 鲁 贤臣 季孙行父 请于 周 ,而令 史克 作颂四篇以祀。是 肃 意以其作在 文公 之时,四篇皆 史克 所作也。”
《鲁颂》是《诗经》中“三颂”之一,是先秦时期鲁国的宗庙乐歌,主要用于赞颂鲁国君主。以下是详细解释:
《鲁颂》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周颂》《商颂》并称“三颂”。其名称中的“鲁”指鲁国(周代诸侯国),“颂”为宗庙祭祀时所用的赞颂乐歌,内容多与政治功绩、祖先德行相关。
篇目与主题
《鲁颂》共四篇,包括《駉》《有駜》《泮水》《閟宫》,均为春秋中期鲁僖公时期的作品。例如:
创作背景
周成王封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国,因周公对周王室有卓越贡献,鲁国虽为诸侯却享有天子礼乐的特权,故得以创作“颂”。
关于作者存在两种说法:
现代语境中,“鲁颂”一词也可引申为对某人或事物的高度赞美,但此用法较少见,主要仍指向《诗经》篇章。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篇内容或历史考据细节,可参考《毛诗正义》等权威文献。
《鲁颂》是一篇古代文化经典,是中国古代《诗经》中的一篇。它是由伟大的学者、政治家和诗人孔子整理的一首古代诗歌,也被认为是对鲁国的赞美和纪念。
根据汉字部首和笔画,我们可以拆分《鲁颂》中的两个字:
《鲁颂》是中国诗歌的珍贵遗产之一,来自于东周时期的鲁国,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创作。
《鲁颂》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魯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鲁」的字形可能有所差异,但基本上都是由「鱼」和「吕」两个部分构成。而「颂」的字形也会有一些变体,但一般都由「页」和「龙」两个部分组成。
以下是一句《鲁颂》中的例句:
「芃芃黍苗,盈佩载韡」。意思是:金黄的谷禾茁壮成长,穗子沉甸甸地弯曲。
根据「鲁颂」这个词,我们可以组成以下词语:
与「鲁颂」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与「鲁颂」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哀响补定残杯草寝槎程茶褐传为笑柄词色大惑德法第屋发愧缚绑膏臊拐子癸庚过嗣古文辞类纂鼓延红旗手环扣靧盥将明硷蓬佳夕饥苦即令金戚妓人开脸课僮鹍鹏括囊守禄琅珰揽客灵均罗勒马空冀北马爮瓜描摹茗舌摩触农月前堂其实不然骑者善坠趋隅僧録上半天社会关系试周死心眼儿索战体肤退恧无几何吴谣厢兵瞎神捣鬼析骨而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