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向隅。《礼记·曲礼上》:“毋践屨,毋踖席,抠衣趋隅,必慎唯诺。” 孔颖达 疏:“趋,犹向也;隅,犹角也。” 唐 张阶 《无声乐赋》:“是以素王闲居而观, 卜商 体政以妙,愿尽趋隅之礼,以闻愷悌之要。”
(2).佛教指端坐静修。 唐 杨衡 《宿陟岵寺云律师院》诗:“愿迴戚促劳,趋隅事休逸。”
“趋隅”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在佛教语境中,“趋隅”指端坐静修的行为。唐代杨衡的诗句“趋隅事休逸”便描绘了僧人于角落静心修行的场景。
以上解释综合了文献考据与语境分析,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礼记》原文或佛教相关典籍。
趋隅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趋和隅。它的拆分部首是走和阝。趋的拆分笔画为丿一乙,隅的拆分笔画为隹阝。
趋隅这个词最初来源于《周易》。在《周易》中,趋隅被用来形容人们在祭祀仪式中,赶忙行动、接近边隅的行为。从字面上理解,趋意味着走向、追随,隅则代表边角、边际。因此,趋隅可以解释为追随边角或极端地追求。
趋隅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趨隅,保留了繁体字的特点。根据古时候的汉字写法,趋可以写成走,而隅可以写成$\frac{夂}{⻌}$。在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古老的写法。
以下是对趋隅这个词的一些例句:
1. 他一直趋隅追随着时尚。
2. 有些人为了达到目标,会不择手段,甚至趋隅行事。
除了趋隅,我们可以通过组词来扩大词汇量:趋向、趋同、趋势、追随等等。这些词都与趋隅有一定的关联。
近义词方面,可以有趋避、追随、追逐等词语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反义词则有违背、背离、逃避等词语,表示完全相反的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