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犬膏。古代调味八珍之一。《周礼·天官·庖人》:“凡用禽献……夏行腒鱐,膳膏臊。” 郑玄 注引 杜子春 曰:“膏臊,犬膏。”《礼记·内则》:“夏宜腒鱐,膳膏臊。” 郑玄 注:“犬膏臊。” 孔颖达 疏:“膏臊,犬膏也。”
“膏臊”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膏臊”指犬膏(犬类脂肪),是古代饮食文化中的一种调味品,属于“八珍”之一,主要用于夏季烹饪。
文献出处
季节性使用
古代根据季节选择调味品,犬膏因气味浓烈(臊),被认为适合夏季搭配干鱼(腒鱐)等食材,以调和风味。
音形结构
拼音为gāo sào,注音符号为ㄍㄠ ㄙㄠˋ,字形结构为“膏(上下结构)+臊(左右结构)”。
宋代晁补之在诗句“不如狐膏臊,质贱甘弃绝”中,以“膏臊”类比狐臊,表达对低劣之物的贬斥。
总结来看,“膏臊”是古代饮食文化中具有季节特色的调味品,需结合文献和训诂学理解其具体应用。
柏夷亮父邦符沧凉超重元素储价楚女腰肢邨社打场儿點句丁卯桥独絶遏抑发首风兴云蒸分荆分威诟毁还意嚎春合族火炕燋釜绞烂精鉴疾速酒糺康熙帝筐贡练裙李煜龙蛇飞舞茂猷梅花坞濛涌募兵制傩禳旁宗偏科苹果清底琼章羣流冗笔胜况熟惯树苗说合肃戒讨扰讨嚣天伦之乐蜩蝉团圆节微商雾滃五洋杂货笑讪下食谐媚细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