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膏臊的意思、膏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膏臊的解释

犬膏。古代调味八珍之一。《周礼·天官·庖人》:“凡用禽献……夏行腒鱐,膳膏臊。” 郑玄 注引 杜子春 曰:“膏臊,犬膏。”《礼记·内则》:“夏宜腒鱐,膳膏臊。” 郑玄 注:“犬膏臊。” 孔颖达 疏:“膏臊,犬膏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膏臊”为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由“膏”与“臊”二字组合而成,其含义可从单字训诂及文献用例进行考释。

膏:《说文解字》释为“肥也”,本指动物脂肪,后引申为油脂、润泽之物。在《左传·成公十年》中“膏之下”即指心尖脂肪。现代汉语中保留“膏腴”“膏粱”等词,均与肥美相关。

臊:《广韵》注音“苏遭切”,原指动物体味,特指豕腥气。如《周礼·天官·内饔》有“豕臊”记载,郑玄注:“豕膏腥而膻。”后引申为腥臭气味的总称。

膏臊合义:该词多见于古代医籍,如《黄帝内经》中“膏臊之毒”指肥腻腥臭之物所致的病理产物,强调油腻与腥气结合的特性。唐宋文献中亦用于描述祭祀牺牲的脂肪与血气混合状态,如《礼记注疏》载“牲体膏臊未尽,非敬也”。

词义流变方面,《汉语大词典》未单列“膏臊”词条,但可据字义推演其复合含义。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强调“膏者脂凝,臊者气郁”,从物质形态与气味特征双重维度界定该词。

网络扩展解释

“膏臊”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膏臊”指犬膏(犬类脂肪),是古代饮食文化中的一种调味品,属于“八珍”之一,主要用于夏季烹饪。

  2. 文献出处

    • 《周礼·天官·庖人》提到:“夏行腒鱐,膳膏臊。” 郑玄注引杜子春解释:“膏臊,犬膏也。”
    • 《礼记·内则》也记载:“夏宜腒鱐,膳膏臊。” 孔颖达疏进一步说明:“膏臊为犬膏。”

用法与文化背景

文学延伸

宋代晁补之在诗句“不如狐膏臊,质贱甘弃绝”中,以“膏臊”类比狐臊,表达对低劣之物的贬斥。


总结来看,“膏臊”是古代饮食文化中具有季节特色的调味品,需结合文献和训诂学理解其具体应用。

别人正在浏览...

八尺龙邦彦半周刊不可端倪长七短八常选城市总体规划迟徊不决蚩眩弹碁登眺迪哲放屣奉达逢源高压功成不居孤唳荷衣槚楚脚尖贾怨锦襜季孙氏机韵矩形康狄瞌睡虫扣器枯木再生枯梧蜡钗子老大伯量力而为龙纛騄駬谬爲粘着哝哝唧唧毰毸偏咎皮箧签堤翘足引领青衿奇形怪状三色舍讲水过地皮湿书台私有观念松乔天条铁页子蜕脱文堂无肠无下箸处想望风褱小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