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碱地。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山东 濒海之地,一望滷潟,不可耕种。”
“卤舄”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ǔ xì(拼音),其核心含义为盐碱地。以下是详细解释:
明代谢肇淛在《五杂俎·地部二》中提到:“山东濒海之地,一望滷潟,不可耕种。”
此句描述了山东沿海地区因盐碱化导致土地贫瘠、无法农耕的现象,印证了“卤舄”的实际应用场景。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用于历史文献或特定地理描述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或地理学相关著作。
《卤舄》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表示酒店、客栈或旅馆。一般是指供官员和旅客休息、过夜的场所。
《卤舄》的部首是“臼”(jiù)和“舌”(shé),部首的位置分别在上面和右边。这个汉字共有11个笔画。
《卤舄》是汉字的构词,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行旅文化。在古时候,官员和商旅需要在路途中歇宿,因此有了像《卤舄》这样的地方供他们休息。
《卤舄》的繁体字为「鹵舄」。
在古代汉字的发展过程中,有几种不同的写法。在汉代漢隸字體中,《卤舄》的写法为「鹵舄」。而到了隋唐时期,写法有了一些变化,变为「鹿狁」。在宋代,写法再次变为「卤舄」。
1. 他们在旅途中住进了一家附近的卤舄。
2. 官员经过一天的劳累后,来到卤舄休息。
3. 这个卤舄的设施非常简陋,但价格便宜。
卤舄 拆字 dī chuān
卤舄 学问 xué wèn
卤舄 奔流 bēn liú
旅馆、客栈、酒店
家、住宅、家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