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庐寝的意思、庐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庐寝的解释

古人服丧所住的墓旁小屋。《后汉书·韦彪传》:“ 彪 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参见“ 庐墓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庐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丧葬礼仪的特定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在父母或尊长墓旁搭建的简易草屋(庐),供孝子居住守丧。这体现了古代"居丧守制"的孝道传统。

其详细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词义构成与核心含义:

    • 庐 (lú): 本义指简陋的房舍、小屋,常指用草木搭建的临时居所。在丧礼语境中,特指为守丧而建的草棚或茅屋。
    • 寝 (qǐn): 本义指卧室,引申为陵寝、墓室,也指与丧葬、祭祀相关的场所(如庙寝)。在"庐寝"一词中,"寝"主要指墓所、坟墓。
    • 合义: "庐"与"寝"结合,字面意思即为"在坟墓(寝)旁搭建的草屋(庐)"。其核心行为是孝子居于墓旁草庐中,为亡亲守丧尽孝。
  2. 礼制背景与行为内涵:

    • "庐寝"是古代"居丧"或"守制"制度的具体体现,属于"五服"制度中最重的丧服"斩衰"之礼的一部分。
    • 根据《仪礼·丧服》及后世礼制(如《礼记》相关篇章),父母或君长去世后,孝子需立即离开舒适的居所,在墓旁搭建不涂泥、不修饰的草庐(即"倚庐"),居住其中,以示哀痛和追思。
    • 守丧期间(通常为三年,实为二十七个月),孝子需在"庐寝"中过着极其简朴、艰苦的生活,如睡草苫、枕土块、穿粗麻衣、禁娱乐等,以此表达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孝心。
  3. 历史记载与文化象征:

    • 此习俗在史书和典籍中多有记载。例如,《后汉书·韦彪传》提到"彪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描述了孝子韦彪在庐寝中守丧三年的行为。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虽非直接指丧礼庐寝,但"草庐"一词的意象与"庐寝"的简陋形态相通,反映了当时对简朴居所的称谓。
    • "庐寝"成为中国古代孝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符号,代表着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最高形式的回报和哀思表达。后世常以"结庐守墓"、"庐墓"等词指代此行为。

"庐寝"指古代孝子在父母或尊长坟墓旁搭建并居住的简陋草屋,是其履行"居丧守制"礼制、表达深切哀悼和孝心的具体场所和行为。它深刻体现了儒家孝道伦理和古代丧葬礼仪文化。

主要参考来源:

  1. 汉典 (zdic.net) - 对"庐"、"寝"字义的权威解释及"庐墓"词条示例。
  2. 《仪礼·丧服》及历代注疏 - 记载居丧守制的具体礼制要求。
  3. 《礼记》相关篇章(如《丧大记》、《问丧》等) - 阐释居丧的意义和行为规范。
  4. 《后汉书·韦彪传》 - 记载历史人物"庐寝"守丧的实例。
  5. 诸葛亮《出师表》 - 提供"草庐"的语例及文化背景参照。
  6. 国学大师 (guoxuedashi.com)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ctext.org) - 提供古籍原文检索与对照。

网络扩展解释

“庐寝”是古代汉语中的特定词语,其含义和文化背景如下:

基本定义

出处与示例

结构解析

文化背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庐墓”与“庐寝”的差异,可参考《后汉书》等古籍原文或相关礼制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百畮百王变元音碧眼胡彩衣娱亲长源公宠厉出牒触通戴星道德责任稻稷倒气悼亡奠献敌与递运耑啓蠹克逢辰过变国际主义河东三箧皇舞祸端简珠憍奢禁闭室竟界精疎棘突酒罏孔口口柔棱缝力力六朝金粉露鹤内动字泥浕癖好譬媲破涕成笑迁风移俗墙垛顷克穷神少私寡欲试吏双瞳剪水熟精思干所见所闻婉僤瓦瓮洧盘温禺吾伊香树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