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urn for the dead] 追念死者。晋潘岳妻死,作“悼亡诗”三首,后人固称悼念妻亡为“悼亡”
悼念亡者。 晋 潘岳 因妻死,作《悼亡》诗三首,后因称丧妻为悼亡。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抚存悼亡,感今怀昔。” 唐 孙逖 《故程将军妻南阳郡夫人樊氏挽歌》:“白日期偕老,幽泉忽悼亡。” 清 方文 《述哀》诗:“思亲兼悼亡,悲歌泪盈睫。”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另有一件关于 纪昀 的逸事是: 纪昀 死去老伴,有悼亡之戚。”
悼亡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历史用法及现代释义三个层面解析:
悼亡在传统文献中专指丈夫悼念亡妻。这一用法源于西晋文学家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其为悼念亡妻所作,情感深挚,后世遂以“悼亡”特指夫悼妻:
例:潘岳《悼亡诗》:“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来源:《昭明文选》卷二十三,中华书局影印本)
现代汉语中,“悼亡”的语义有所扩展: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第142页)
“悼亡:特指丧妻后追念亡妻。亦泛指悼念亡者。”
(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第7卷第831页)
“悼亡:〈书〉动 悼念死去的妻子,也指丧妻。”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68页)
“悼亡”承载中国传统的丧葬礼仪与夫妻伦理观念,如《仪礼·丧服》规定夫为妻服丧一年(“期丧”),而悼亡文学则深化了这一情感表达,成为古典文学的重要主题。
“悼亡”一词以夫悼妻为本义,兼具文学体裁属性,现代用法虽渐泛化,但其文化内核仍根植于对配偶逝去的深挚哀思。
“悼亡”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悼亡”由“悼”(哀悼)和“亡”(死亡)组成,字面意为对逝者的悲痛与追念。其核心含义是表达对已故者的深切哀思。
现代汉语中,“悼亡”仍多用于书面表达,尤其在文学领域强调对亡妻的追思,日常口语中更常用“悼念”“哀悼”等词。
示例:
“他晚年写下多篇散文,字里行间充满悼亡之痛,追忆与妻子共度的岁月。”
八溟扳指儿北辕适粤奔星波溢猖蹶漎萃貂珥碟仙东碰西撞陡然凤跃腐秽扞城高扇鲠欷硅胶桂芝蛊冶旱冰场河涌幻灯片皇世华星秋月见志疾亟金星地鳝鸠署卷地灵识伶牙利齿螺子墨履获偻身美质铭注木数泡立水贫栖拼争潜君晴干轻声湫溢然膏如获至寶山樵绳违神霄绛阙世弊时路受戒説咲素性体温计同号偷声细气土龙沐猴晚谷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