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 淮河 神的封号。《旧唐书·玄宗纪下》:“﹝ 天宝 六载﹞封 河瀆 为 灵源公 , 济瀆 为 清源公 , 江瀆 为 广源公 , 淮瀆 为 长源公 。”
(2).指 长江 之神。 唐 李白 《为宋中丞祭九江文》:“谨以三牲之奠,敬祭于 长源公 之灵。”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长流夜郎前后》:“ 长江 ,源远流长,应是 长源公 。”
“长源公”是中国古代对特定水神的尊称与封号,主要用于指代淮河水神,其释义与文化内涵如下:
长源公(cháng yuán gōng)
核心含义:古代帝王敕封的淮河水神称号,象征水源悠长、润泽万物。
起源与祭祀
唐代始见淮河祭祀记载,宋代正式敕封“长源公”。据《宋史·礼志》载,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加封淮河神为“长源王”,后升为“公”级尊号,列入国家祀典。
神话象征
淮河作为四渎(江、河、淮、济)之一,古人视其为孕育文明的命脉。“长源公”被赋予掌管水旱、庇佑农耕的神职,反映了农耕文明对水源的崇拜。
收录“长源公”词条,释义为“淮河水神的封号”,强调其源于宋代敕封制度(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
明确记载:“诏封淮渎为长源公”,印证其官方祭祀地位(中华书局点校本)。
指出“长源公”属自然神崇拜,与龙神信仰融合,多见于地方志与水神庙碑文(袁珂编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学者认为,“长源公”封号体现了古代“天人感应”思想:
参考文献来源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 脱脱, 等. 《宋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 袁珂.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M]. 北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
“长源公”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古代淮河神的封号
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朝廷对四渎(江河淮济)进行册封,其中淮渎(淮河)被赐封为“长源公”。这一封号体现了古代对自然神灵的崇拜与官方祭祀体系的规范,与“灵源公”(黄河)、“清源公”(济水)、“广源公”(长江)并列。
指代长江之神
在文学作品中,“长源公”也被用来象征长江之神。例如,唐代诗人李白在《为宋中丞祭九江文》中写道:“敬祭于长源公之灵”,郭沫若亦在相关研究中提到“长江源远流长,应是长源公”。这一用法更多是文人基于长江的绵长特性赋予的雅称,而非官方封号。
补充说明
可通过等来源进一步查阅文献原文。
矮黄謷将百岁千秋薄劣闭扫播洒迟疑顾望崇饮稠适祠禄箪瓢陋室跌倒对付匄貣高王骨出归马规式谷芨呵护黄建画士昏迈火筷子简胜急节窘蹶计庭酒店军角硜硜连脚裤裂眼黎黑镂臂路头妻路易十六妙达米黄密雨难极嫋嫋亭亭槃跚砰击普陀山戗茬,戗茬儿欠欠丢丢穷池之鱼缺谬曲迳筛糠十二红庶赦素幭肃壹素章体知微禹响慕祆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