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落卷的意思、落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落卷的解释

指未被录取者的试卷。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古道》:“ 王文禄 亦博洽士也……是科正 太仓 主考,榜后搜取其落卷閲之。”《儒林外史》第七回:“随即在各幕客房裡把童生落卷取来,对着名字、坐号,一个一个的细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还有许多落卷,叫人去取了来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落卷”是汉语中的历史专有名词,主要指科举考试中未被录取的试卷。该词由“落”(未被选中)和“卷”(考卷)组成,反映了古代科举制度的选拔机制。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落卷”特指考生提交但被考官评定为不合格的答卷,这类试卷会被标注落第标记后退还考生。

从历史背景看,清代文献《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记载,考官需在落卷上注明黜落理由,以体现考试公正性。部分考生通过查阅落卷了解自身不足,例如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司文郎》中描述书生王平子反复研读落卷改进文章的情节。

现代研究中,《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指出,落卷制度客观上促进了应试技巧的传承。未被录取的考生常将落卷作为学习范本,分析考官评语以调整写作策略,这种现象在江南文人群体中尤为普遍。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光绪年间江南乡试落卷实物,其朱笔批注内容为研究科举评审标准提供了珍贵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

“落卷”是汉语词汇,拼音为luò juàn,具体含义如下:

基本释义

指未被录取者的试卷,即科举考试中落榜考生的答卷。该词由“落”(未被录取)和“卷”(试卷)组合而成,常见于明清科举制度的语境中。


文献例证

  1. 《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提到,考生汤由、汤实未中榜后领取自己的“落卷”,发现考官未完整批阅试卷,侧面反映科举评卷的疏漏。
  2. 明代《野获编》记载,主考官会调阅落卷复查,以避免遗漏人才。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科举制度中的考务流程,如考生查卷、考官复核等。现代也可借指未被选拔的考试答卷,但需结合具体语境。


扩展补充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例证或历史细节,可参考《儒林外史》《野获编》等原著或相关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贲溃脖梗子长书瞋嫌持衡传邮赐杖粗糙赕物貂帽古镜记喝撺箱鹤经衡定横决黄袍缓醒葫芦提櫼栌金酒揪出积习成俗快悦苦笑列钱龙舌草鸾跂鸿惊禄饩卤虾油虑怀硭硝眉头眼后慕仰南蛮鴂舌腻云千日酿青精稻清漻钦翼器数缺壶歌荣悴肉薄骨并散散落落沙袋生赀深晓筮营宿构随民户铁嘴钢牙体检投效抟食兔颖魏王大瓠芜駮显宠相克闲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