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oarse]∶不精细
粗糙的皮肤
(2) [rough-hewn]∶不光滑
粗糙的横梁
(3) [crude]∶不细致;草率
手工粗糙
(1).粗劣;毛糙。与精良、光滑相对。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一:“古朴砌砖的壁炉;立在地上的油灯;粗糙的陶器。” 何其芳 《老百姓和军队·第一封信》:“我想到了从这些粗糙的农民的手,自由的新 中国 将要被建立。” 老舍 《樱海集·月牙儿三九》:“我的皮肤粗糙了,我的嘴唇老是焦的。”
(2).粗笨拙劣;草率马虎。与精巧、细致相对。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通天塔,即自鸣鐘也……製造粗糙,聊具其形耳,小用即坏矣。” 李準 《李双双》第二章:“他这个活儿干得很粗糙。”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三章:“审查工作太粗糙了,这是一个很严肃的教训!”
(3).粗暴鲁莽。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一折:“兄弟是 燕顺 ,生得鬚髮蓬鬆,只因性子粗糙,众人起他一个混名,叫做‘捲毛虎’。”《水浒传》第七二回:“谁想你这两个兄弟也这般无知粗糙!快出城,不可迟滞。” 郭沫若 《海涛集·跨着东海四》:“ 安娜 前去应接的时候,已经有两三个人闯进房里来了。看见我在睡,一个粗糙地说:‘哦,生了病吗?’”
“粗糙”是一个形容词,拼音为cū cāo,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质料或工艺不精细
指物品表面不光滑、有颗粒感,或制作工艺简陋、缺乏细致处理。
例: “这件衣服料子很好,但做工粗糙”;“木质粗糙”。
行为或工作草率、不细致
形容做事马虎、缺乏耐心或精细的规划。
例: “他办事粗糙,常出错”;“手工粗糙的陶器”。
在文学中,“粗糙”常与自然、朴实等意象关联,例如冰心描写“粗糙的陶器”,体现原始美感;亦可隐喻性格直率或生活简朴。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广阳杂记》或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