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论批的意思、论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论批的解释

评论,加批。 清 朱之瑜 《答野传书》之九:“来教览后论批;朋友之道,点次已为过,而一下论批,僭越不更甚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论批(lùn pī)是古汉语中的司法术语,指对案件进行审理、定罪并批示裁决结果的过程,核心含义为“论罪判刑”或“审判裁决”。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论(論)
    • 本义为“评议、定罪”。《说文解字》释:“论,议也。”
    • 在司法语境中特指“判定罪名”,如《周礼·秋官·小司寇》“以八辟丽邦法,附刑罚” 郑玄注:“论,谓定罪之名。”
    • 本义为“用手击打”,引申为“批示、裁决”。《广韵》:“批,击也。”后衍生出官府文书批答之意,如批阅、批复。

复合义:“论批”即通过审议确定罪名后,由主官批示最终刑罚结果。


二、典籍用例

  1. 《后汉书·陈宠传》:

    “今律令死刑六百……宜令三公廷尉平定律令,应经合义者,可使大辟二百,而耐罪赎罪二千八百,并为三千,悉删除其余令,与礼相应,以易万人视听,以致刑措之美,传之无穷。”

    (此段反映汉代司法中的“论批”流程,即廷尉依据律令审议定罪后报皇帝批示)

    来源:《后汉书》卷四十六

  2. 明代《大明律·刑律》:

    “凡狱囚鞫问明白,追勘完备,徒流以下,从各府州县决配;至死罪者,在内听监察御史,在外听提刑按察司审录无冤,依律议拟,转达刑部定议奏闻回报。”

    (描述死刑案件需经地方审拟、刑部复核、皇帝终批的“论批”程序)

    来源:《大明律》


三、权威辞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论批:定罪并批示刑罚。古代司法程序中,指对案件审理后拟定罪名,呈报上级或君主裁决。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第11卷,第234页。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论批:审判定罪并批复执行。如《明史·刑法志》:“罪至死者,法司奏请,天子论批。”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4年修订版,第987页。


四、历史语境中的运用

“论批”制度体现了古代司法权的层级性:


“论批”是融合司法审判(论)与行政裁决(批)的复合词,特指古代对刑事案件的定罪量刑流程,其运作机制深刻反映了传统法律文化的集权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论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权威资料中较为统一,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拼音:lùn pī
词义:指对事物或观点进行评论并加以批注,通常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中。该词强调在分析后附加个人见解或评价。

二、出处与用法

  1. 文献记载:最早见于清代朱之瑜的《答野传书》,其中提到“来教览后论批”,表达对他人观点的评析与批注意图。
  2. 现代示例:如“作家寡见涉及评论,批评家鲜有作品”等语句,体现其在文学或学术讨论中的使用场景。

三、相关拓展

四、综合释义

“论批”结合了“论述”与“批注”的双重动作,既包含理性分析,也带有主观评价。例如清代文人在书信往来中通过“论批”表达对友人观点的审慎回应,现代则多用于专业领域或文本研究。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半刺邦法板规抪摆丑饰凑搭皴皰颠瘁點汙咄嗟之间赗赠捬膺扶质父族绲殽汉之季横冲直闯华严隳颠煇光检治教会介山仅见金悬鸠子卷甲衔枚空谷幽兰狂顾寥稍罗赵律吕毛丫头每下愈况勉励七穿八洞七方青苏劝驾权正榷茗取信于人肉告示软軃扫厅商律沈济收容所庶叔颂论谈敍天赦頽倒忘先瓦盏蚊蝱梧桐尾显论陷入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