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介山的意思、介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介山的解释

(1).山名。在 山西省 介休县 东南。 春秋 晋 介之推 隐居此山,故名。《楚辞·九章·惜往日》:“封 介山 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清 钱谦益 《母刘氏赠恭人》:“不愧 介山 之隐,亦已足矣。”

(2).山名。在 山西省 闻喜县 。《汉书·武帝纪》:“朕用事 介山 ,祭后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河东 临汾 地名矣,在 介山 北,山即 汾山 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介山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地理内涵的专有名词,主要含义如下:

  1. 山名指称(核心含义)

    指今山西省介休市境内的绵山。此山因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又称介之推)隐居并殉难于此而得名。介子推曾随晋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流亡,传说“割股啖君”,后功成身退携母隐居绵山。晋文公为迫其出山而放火烧山,介子推拒不出山被焚死。后世为纪念其高洁品格,遂称绵山为“介山”。此山名承载了忠孝、清廉、隐逸的文化象征意义。

  2. 古地名指称

    在历史文献中,“介山”也曾指代与介子推相关的古地名。如《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在介山所在地设置了“介休县”(意为“介子推休息之地”),其县境或附近区域有时也被泛称为“介山”或“介山之地”。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介山”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地理概念

  1. 山西介休的介山
    即今绵山,位于山西省介休市东南20公里处,属太岳山脉,海拔2072米。因春秋时期晋国贤臣介子推携母隐居于此而得名。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将此地改名“介山”,并设寒食节以表哀思,后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险峻山势、悬崖绝壁和自然风光著称。

  2. 山西闻喜的介山
    另一处介山位于山西省闻喜县,汉代文献记载汉武帝曾在此祭祀后土,但历史记载较少。

二、文化象征

三、语言延伸

在《庄子·逍遥游》中,“介山”被引申为成语,字面指“山脚下的山”,比喻某领域内地位极高的人或事物。例如:“他在古典文学领域堪称介山,无人能及。”


注:关于“介山”的成语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较少见,更多以地理和文化含义为主。如需进一步了解绵山景区信息,可参考的详细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

隘阒百齿梳遍览闭谷觇人厨人淡巴姑珰子淡见德配天地对歌尔等粉壁愤愠高枕工团主义光陆秃贵正豪烈皡天上帝恍恍速速黄箓斋黄囊幻异欢游花腔令鼓敬惶敬事不暇金缯九霞觞镌阶枯骨朽脊赁假没头鬼迷目目图逆臣贼子凝尘排笮漂决批判现实主义窃疾七圣刀区阳镕金伸吭试牍食贫手録水文表祀奉四穷台光田父可坐杀铁腕托避秃子窝窝瘪瘪五爱无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