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梧桐尾的意思、梧桐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梧桐尾的解释

《后汉书·蔡邕传》载: 邕 闻有人燃桐木而炊之声,知此桐木为制琴良材,因取以为琴。琴成,果有美音,而其尾尚焦。后因以“梧桐尾”指良琴。 唐 无名氏 《听琴》诗:“六律鏗鏘间宫徵,伶伦写入梧桐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梧桐尾,在汉语中并非一个独立的固定词汇,而是由“梧桐”和“尾”组合而成,其含义需结合两者及具体语境理解。以下从词典释义、植物学特征、文学意象及现代用法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与字源

  1. 梧桐:指梧桐树(学名:Firmiana platanifolia),落叶乔木,树皮青绿光滑,叶大掌状分裂,夏季开黄绿色小花,木材轻软,古时被视为祥木。《汉语大词典》释其“皮青如翠,叶缺如花”,象征高洁品格 。
  2. 尾:原指动物尾部,引申为末端、末尾或残余部分。《说文解字》注:“尾,微也,从倒毛在尸后” 。

    组合义:“梧桐尾”可直解为梧桐树的末端枝叶,或秋天凋落的梧桐叶,暗含萧瑟、离别之意。


二、植物学特征与季节意象

梧桐叶宽大,入秋后叶色转黄,随风飘落,其凋零过程极具视觉冲击力。古人观察到此现象,赋予其特殊文化内涵:


三、文学意象与情感寄托

在古典文学中,“梧桐尾”承载丰富象征意义,多与孤寂、离愁关联:

  1. 离别之悲: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以梧桐叶落隐喻唐玄宗失去杨贵妃的凄楚 。

  2. 羁旅之思: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雨打梧桐尾,声声敲碎离人心 。


四、现代用法与扩展

当代语境下,“梧桐尾”仍用于诗意表达,常见于散文、诗歌: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3. 刘安. 《淮南子》. 中华书局.
  4. 白居易. 《白氏长庆集》. 文学古籍刊行社.
  5. 赵崇祚辑. 《花间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注:文献链接因平台限制未提供,读者可参考权威出版社纸质或电子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梧桐尾”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语,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词义解释

梧桐尾指品质极佳的琴,特指因特殊选材和工艺制成的古琴。该词源自东汉蔡邕的典故:蔡邕听到有人燃烧桐木时的声响,识别出这是制琴良材,遂取木制琴。琴制成后音色优美,但尾部仍保留烧焦痕迹,故称“梧桐尾”。


典故出处

出自《后汉书·蔡邕传》:

邕闻有人燃桐木而炊之声,知此桐木为制琴良材,因取以为琴。琴成,果有美音,而其尾尚焦。

此典故后成为“良琴”的代称,并衍生出“焦尾琴”等类似表达。


文学引用

唐代诗词中常以“梧桐尾”指代名琴。例如:


结构解析


“梧桐尾”通过典故和诗词传承,既指代音色卓越的古琴,也象征对事物本质的敏锐洞察(如蔡邕识材)。此词常见于古典文学,现多用于描述传统乐器或比喻珍贵事物。

别人正在浏览...

按阅闭合电路避时碧硾纸伯彊不拘细行幨车常正池酒林胾丹沙琱镂蜚蓬之问扶拨赶缯船箇儿钱格兰姆觥羊归蕃贵干耗竭号旗花匠健名迦提激烦径道进退爲难忌器计书钧吹欿欿刻勒垦种昆蚑冷眼乐游立极詅符啰唆鲁雉髦子没空生有镆铘难行駍隐扑头骞期切辞且字情见于色亲智叴叴鹊脑热汤日力山丹折锉摄受始间酸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