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鲁男子的意思、鲁男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鲁男子的解释

(1).《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 毛 传:“ 鲁 人有男子独处于室,邻之釐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託之,男子闭户而不纳。妇人自牖与之言曰:‘子何为不纳我乎?’男子曰:‘吾闻之也,男子不六十不閒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纳子!’妇人曰:‘子何不若 柳下惠 然?嫗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男子曰:‘ 柳下惠 固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不可,学 柳下惠 之可。’”后因称拒近女色的人为“鲁男子”。 宋 汪元量 《除夕同舍集饮》诗:“ 燕 伎女来情不恶, 鲁 男子在话难投。” 明 沉受先 《三元记·秉操》:“我是 柳下惠 至晓不迷,只不如 鲁 男子闭户无求。” 清 李渔 《慎鸾交·情访》:“闭门不学 鲁 男子,留坐权为 柳下生 。”亦省作“ 鲁男 ”。 清 李渔 《风筝误·梦骇》:“夜奔来敝斋,硬坐中怀,破我 鲁 男淫戒。”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婉转偎郎倚郎坐,不道 鲁 男真不可。”

(2). 汉 孔融 曾自称“鲁国男子”。《后汉书·杨彪传》:“时 袁术 僭乱, 操 ( 曹操 )託 彪 与 术 婚姻,诬以欲图废置,奏收下狱,劾以大逆…… 融 ( 孔融 )曰:‘……今横杀无辜,则海内观听,谁不解体! 孔融 鲁国 男子,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復朝矣!’ 操 不得已,遂理出 彪 。”后因以“鲁男子”称不畏强6*暴的有节之士。 清 钱谦益 《狱中杂诗》之三:“国中安得 鲁 男子,天下无如 王长君 。” 钱曾 注:“ 鲁 男子, 孔融 自称。”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鲁男子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鲁男子"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故的固定词组,其核心含义指代过分拘泥于礼法、不知变通或过于耿直以至于显得呆板、不近人情的人。该词带有轻微的贬义或调侃意味,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处理事情(尤其是涉及人情世故或男女交往)时过于刻板、缺乏灵活性的男性。

其详细释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典故出处与核心事件: 该词典出汉代学者毛亨为《诗经·小雅·巷伯》所作的注解(《毛诗正义》)。故事讲述鲁国有一位男子,独自居住。邻居是一位寡妇,也独自居住。一天夜里,暴风雨来临,寡妇的房子被毁坏,便到这位男子家请求借宿。男子闭门不纳。寡妇隔着窗户质问:“你为何如此不仁,不肯收留我?”男子回答道:“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处一室。现在你还年轻,我也年轻,所以不敢让你进来。”寡妇说:“你为何不像柳下惠那样(相传柳下惠曾让受冻的女子坐在自己怀里取暖而不乱)呢?”男子回答:“柳下惠可以那样做,我却不可以。我正是要用我的‘不可以’,来学习柳下惠的‘可以’。”

  2. 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 特指故事中那位严守“男女授受不亲”的古礼,即使在邻居寡妇遭遇危难急需帮助时,也因顾虑男女之别而拒绝让其进屋避雨的鲁国男子。
    • 引申义: 由此典故引申,泛指那些过分拘泥于礼法、教条或规矩,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缺乏变通能力,显得迂腐、固执、不近人情甚至有些愚蠢的男性。它强调的是在需要灵活处理人情世故或特殊情况时,因过度坚持某种原则(即使是好的原则)而导致的负面效果。
  3. 现代用法与情感色彩:

    • 在现代汉语中,“鲁男子”主要用于调侃或批评那些思想保守、行为刻板、不懂变通、在人际交往(尤其是两性交往)中显得笨拙或过于严肃的男性。
    • 其情感色彩偏向贬义或中性偏贬,强调其行为的僵化和不合时宜。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过度冒犯。

“鲁男子”一词源于一个著名的守礼典故,其核心含义已从特指那位鲁国守礼男子,演变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汉语词汇,用来形容那些因过分拘泥于形式、规则或道德教条,而显得呆板、固执、不通人情世故的男性形象。它提醒人们,遵守原则固然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体现人情关怀。

网络扩展解释

“鲁男子”是一个具有多重文化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解释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典故来源与基本释义

  1. 典故出处
    源自《诗经·小雅·巷伯》毛传记载的故事:春秋时期鲁国人颜叔子独居时,邻居寡妇因房屋被暴风雨摧毁请求借宿。他严守礼法,闭门不纳,并回应道:“吾将以吾不可,学柳下惠之可。”意即自己虽无法像柳下惠那样“坐怀不乱”,但坚持原则,避免非议。

  2. 核心含义
    指代洁身自好、不近女色的男性,常与“坐怀不乱”形成对比,强调在诱惑面前恪守礼法的态度。


二、引申与扩展含义

  1. 不畏强暴的节义之士
    东汉孔融曾自称“鲁国男子”,以表明不畏曹操权势、坚守气节的态度。此典故见于《后汉书·杨彪传》,后用于形容刚正不阿、敢于抗争的人。

  2. 现代用法
    既可指古板的守礼者(略带贬义),也可褒扬坚持原则、抵御诱惑的品行。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


补充说明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文献考据,可参考《后汉书》《诗经》毛传等原始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阿巴拉契亚山脉报恩贬谤惨狱册名逞欲瞋詈车骑马嗤騃椿桂从头至尾捣实点札颠阻嚲鞚独写蠹贼儿女像缟衣够交情贯串管见所及匮椟汗不敢出函脚河东狮子吼荷扇徽音诲责蹇困戒谕景撰记清巨器课间柯烂棋令嗣六膳满腹珠玑民赋闹气喷雨嘘云漂泳潜晦锹锸上妆世论矢鱼寿堂水祇庶孽顺藤摸瓜説委四履贪欲无厌挑三嫌四童谣頽墙系勘潟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