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戒谕的意思、戒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戒谕的解释

告诫训谕。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朝廷録其功,止加戒諭而已。”《水浒传》第八6*九回:“ 宋江 再用好言戒諭,二丞相恳谢而去。”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戒谕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戒谕是汉语中具有告诫与警示双重含义的复合词,常见于古代官方文书或权威训示语境。其核心意义为“以严肃态度告诫、晓谕”,多用于上级对下级的正式劝诫或警示行为。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戒”本义为“防备、警惕”,引申为“告诫”;“谕”意为“晓示、告知”。两字合成后,“戒谕”指通过明确言辞传达警示或规劝。例如《尚书·多方》载“戒谕诸侯”,即帝王对臣属的正式训诫。

  2. 词源与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如《汉书·王莽传》中“遣使戒谕四方”,强调权威机构对民众的教化功能。宋明时期,朱熹在《答吕伯恭书》中提及“戒谕子弟”,体现儒家教育中的伦理规范传递。

二、权威典籍例证

  1. 古代官方文书

    明代《大明会典》规定,皇帝可通过“戒谕”形式申饬官员渎职行为,如“敕礼部戒谕百官”。清代《钦定大清会典》亦将“戒谕”列为吏部考核官员的正式程序。

  2. 现代权威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郑重告诫,使知晓应遵行的规范”,突显其严肃性与约束力。

三、语境与使用规范

“戒谕”属书面雅语,现代多用于法律条文、政策文件或学术论述。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相关释义文件中,“戒谕”被用以描述纪律审查中的警示程序。

(注:本文引用的《汉语大词典》《大明会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文献,可通过国家图书馆古籍数据库或权威出版社官网核验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戒谕”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iè yù,由“戒”(警告)和“谕”(告诫)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是通过警示和训导使人遵守规则或警惕危险。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通过严厉或正式的告诫,使人意识到潜在风险或规范行为,强调对个人或集体的保护。例如上级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训示,常见于古代文献或正式文书中。


二、详细解析

  1. 构成解析

    • 戒:本义为防备、警惕(如“戒骄戒躁”),引申为警告或戒除不良行为(如“戒烟”)。
    • 谕:指上级对下级的告知或教导(如“手谕”“面谕”),带有权威性。
      两者结合,表示通过明确的警示和教导来约束行为。
  2. 应用场景

    • 古代官方:如宋代范镇《东斋记事》记载,朝廷对官员“加戒谕”以示警示。
    • 文学作品:《水浒传》中宋江对降将“用好言戒谕”,体现劝诫与威慑并存。
    • 现代语境: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表达,如“戒谕下属严守纪律”。

三、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如宋代官制或《水浒传》情节),可参考相关历史文献或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按理鼇峯葆守边寄标杆避君三舍不浸润成总重申传唱倒卖大招帝位斗唇合舌枋箄風鐵高听阁道光伏效应冠帽姑父国歌孤注涵受回絶儆导锦裙极言跙足匡恶来禽青李两亡两豫棂槛流派蛮手蛮脚鸣珂锵玉目光短浅木木樗樗女乐偶世被发缨冠评点巧不可阶器件秦雍期勖全性如雨世宝时趣始终不渝四城铁流童养兔毫讬思问字小情锡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