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蠹贼的意思、蠹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蠹贼的解释

蠹,蠹虫;贼,蟊贼。喻指危害百姓者。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衣必细緻,履必麞麂,组必文采,饰袜必緰此,挍(文)饰车马,多畜奴婢。诸能若此者,既不生穀,又坐为蠹贼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蠹贼(dù zéi)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由“蠹”和“贼”两个单字组合而成,本义均指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后引申比喻危害国家或集体利益的坏人。其具体含义解析如下:

一、单字释义

  1. 本义指蛀蚀器物、树木的虫子。《说文解字》释为:“蠹,木中虫也。” 引申为蛀蚀、败坏,如“蠹政”(败坏朝政)。

  2. 古义指食苗节的害虫。《说文解字注》载:“贼,败禾曰贼。” 后引申为偷窃、破坏者,如“国贼”(危害国家的恶人)。

二、复合词“蠹贼”的释义

  1. 本义

    指蛀食禾苗的两种害虫(蠹蛀茎秆,贼食根节),见于《诗经·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蠹贼。”

  2. 引申义

    比喻祸国殃民的奸恶之徒。如《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孔颖达疏:“蠹贼,谓危害国家者。” 后世多用于批判侵蚀社会根基的腐败分子或叛国者,如“社稷之蠹贼”。

三、权威典籍引用

四、现代用法示例

在当代语境中,“蠹贼”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论述,强调对集体利益的严重侵害,如:

“肃清官僚体系中的蠹贼,方能实现政治清明。”


参考资料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 《诗经·小雅·大田》(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4.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孔颖达疏(中华书局,2009)
  5. 《汉语大词典》第8册第128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6. 《辞源》第三册第245页(商务印书馆,2015)

网络扩展解释

“蠹贼”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蠹”指蛀虫(如侵蚀木材的害虫),“贼”指蟊贼(破坏庄稼的害虫)。两者合称时,比喻暗中危害国家或百姓利益的人或事物,尤其指那些表面隐蔽、实则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者。

2.出处与文献引用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王符的《潜夫论·浮侈》,文中批评奢侈行为:“诸能若此者,既不生穀,又坐为蠹贼也。”意指铺张浪费之人如同蛀虫般损害社会。另有说法认为其作为成语出自《汉书·王莽传》,用以形容内部破坏者。

3.引申义与用法

4.近义词与关联词

5.现代应用示例

如:“打击腐败蠹贼,维护社会公平。”此处强调清除隐蔽的破坏性力量。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潜夫论》《汉书》等文献,或查阅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拔拒榜字陂池避殿减膳不伦不类吃闲饭床笫楚酒触民村娃耽饶顿留二八佳人风标风雨飘摇浮梗覆实诰劄出身宫妾鬼芋寒碧寒鸥约好丑亨途假冲家口见外净桶崛奇科场恳悃款问龙函録兰卢女緑肥作物漫藏诲盗俛临黏涎子浓福裒合普教嬛緜穷言杂语日种宂屑三章设局世役识用熟颗説通书页胎毛贪图淘汰停腾宛亶亡国奴下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