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白绢衣裳。《礼记·王制》:“ 殷 人哻而祭,縞衣而养老。” 郑玄 注:“ 殷 尚白而縞衣裳。”《列子·黄帝》:“ 子华 之门徒皆世族也,縞衣乘轩,缓步阔视。”
(2).用以比喻洁白的梅花或羽毛。 宋 苏轼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縞衣来叩门。” 明 何景明 《画鹤赋》:“儼縞衣而不惊,腾玉羽而将翔。”
(3).旧时居丧或遭其他凶事时所著的白色衣服。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叶法善》:“发引日,敕官縞衣祖送於国门之外。”《明史·史可法传》:“渡 江 抵 浦口 ,闻北都既陷,縞衣发丧。”
“缟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基本含义
指用白色生绢制成的衣裳,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例如《诗经·郑风·出其东门》提到“缟衣綦巾,聊乐我员”,此处“缟衣”即指素色衣物。此外,《礼记·王制》中记载殷人“缟衣而养老”,郑玄注释“缟衣裳”为崇尚白色的体现。
比喻义
可引申为洁白之物,如梅花或羽毛的雅称。例如古人用“缟衣”形容梅花的高洁,或鸟类羽毛的纯净。
丧服用途
旧时居丧或遭遇凶事时,人们会穿着白色缟衣,以示哀悼。这一习俗与古代丧礼文化密切相关。
文化意义
“缟衣”不仅是一种服饰描述,更承载了古代礼制、审美观念和社会习俗。其白色象征朴素、哀思或高洁,在不同语境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需注意,该词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典文献或文学修辞。
《缟衣》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多种意思。最常见的意思是指白色丧服衣裳,特指官员家族成员丧礼时所穿的衣服。此外,它还可以指代白色的丧服、白色绸缎或丧服礼仪。
根据《康熙字典》的部首划分方法,可以将《缟衣》拆分为“纟”和“衣”两个部首。其中,“纟”是纤维类的部首,表示与织物等相关;而“衣”是身体类的部首,表示与衣服等相关。根据笔画统计,《缟衣》共有12画。
《缟衣》一词源自古代汉字,以繁体字表示时为「縞衣」。繁体字中的「縞」意为白色斜纹织物,与「衣」合并在一起表示白色丧服。繁体字「縞」的构造和笔画与简化字「缟」相似。
在古时候,汉字《缟衣》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书法风格,可以出现类似「缟衣」、「缟衣」、「缟衣」等写法。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较为多样,随着社会的演变,汉字的造型和结构也有所变化。
1. 他穿着一身白色《缟衣》,表现了对过世亲人的哀悼之情。
2. 在古代,官员的家族成员在丧礼时都要穿上《缟衣》以示悼念。
组词:缟衣悬衾(指以丧事为目的的张贴帛书)、缟素(指白色绸缎)、衣冠禽兽(形容卑鄙无耻的人)。
近义词:白衣、白服、丧服。
反义词:彩衣、喜服、婚服。
变小雅碧江碧琳侯笔特黑衙门才郎柴达木盆地车毂城雉耡粟摧辱大粗黨魁二惠竞爽乏事非法废旷风晓芬烈俯首帖耳刚厉个体贯利龟言归依雇托骨查脸涸流笕水交杯脚癣金库金钲絶服决隙郡丞骏骡慨忆孔公灵翰零削门下人飘虀琵琶骨歉薄千斤使钦佩虬须客日头戎盐睿命十字街头兽工挺起驮畜纨绮子弟唯唯连声无正衔舻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