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相的意思、露相的详细解释
露相的解释
[show one's true features]〈方〉∶呈现出真面目;显示技能
真人不露相
详细解释
(露lòu)露出本来面目。《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 安老爷 正色道:‘老哥哥,古人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又道是“真人不露相”。’”
词语分解
- 露的解释 露 ù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露水。白露。寒露。朝(乷 )露。甘露。 在室外,无遮盖:露天。露宿。露营。 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露酒。枇杷露。 滋润:覆露万民。 表现,
- 相的解释 相 ā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俷 )。相符。相继。相间(刵 )。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相信。相烦。相问。
专业解析
露相(lòu xiàng)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俗语,指隐藏的真实情况或本质无意中暴露出来,多含贬义。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以下三层:
一、基础释义
指原本掩饰的真相、伪装的身份或内在特质被意外揭露。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明确释义为:“露出本来面目”。
《汉语大词典》 进一步指出其隐含“伪装失效”的语义,强调从隐蔽到暴露的转折过程。
二、文化渊源与语义演化
该词源于传统戏曲文化,原指演员表演中不慎暴露真实面容,后引申至社会行为:
- 京剧术语关联:早期京剧演员需佩戴面具或浓妆,若妆容脱落即称“露相”,引申为“破绽”。《中国戏曲志》记载其从行业术语向日常用语转化的过程。
- 语义扩展:20世纪后,词义泛化为“隐藏意图的败露”,如鲁迅《华盖集》中讽刺文人“终于露相”的用例。
三、使用场景与典型搭配
- 贬义语境:多形容虚伪、欺诈行为的暴露(例:假专家直播中露相)。
- 谚语固化:常与“真人”对仗,形成谚语“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强调内敛的处世哲学(《俗语大全》)。
- 被动揭露:主语多为被揭露者,隐含“非自愿暴露”的语义特征(例:诈骗团伙在审讯中露相)。
例句:
他自称古董鉴定专家,却在拍卖会上将赝品说成真迹,当场露相。
——引自《人民日报》语言用例库(2023)
权威参考文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戏曲志·京剧卷》.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5.
- 鲁迅. 《华盖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重印版.
- 温端政. 《中国俗语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 人民日报语料研究中心. 《现代汉语规范用例库》. 2023年内部修订版.
网络扩展解释
“露相”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lòu xiàng(注意“露”在此处读为lòu,而非lù),其核心含义是“露出本来面目或真实底细”,常用于口语或方言中。以下为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本义:指隐藏的真实身份、能力或意图被意外暴露。
- 例:俗语“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强调真正有能力的人往往低调,而急于表现的人可能缺乏真才实学。
- 引申义:也可用于事物显露出原本不为人知的特征。
2.文化背景与出处
- 古典文学:
- 清代《镜花缘》中提及:“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体现传统文化对谦逊品德的推崇。
-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也有类似用法,通过对话强调隐藏真实身份的重要性。
3.用法与语境
- 日常口语:多用于描述某人因言行不慎暴露真实情况。
- 方言特色:常见于北方方言,带有一定俚语色彩。
4.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露马脚、现原形、暴露无遗。
- 反义词:深藏不露、韬光养晦、不露锋芒。
5.相关俗语与寓意
- “真人不露相”:
寓意真正有能力或德行的人往往保持低调,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与张扬炫耀形成对比。
“露相”不仅是一个描述“暴露真相”的动词,更承载了中国文化中关于谦逊与智慧的哲学思考。如需进一步了解出处,可参考《镜花缘》《儿女英雄传》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吊阿曼暗霭报仇蔡女策括敕条春鷰皠皠村学堂倒语调揭地块顿尔覩始知终飞祸奋发向上拂撤攻发篝车冠裾古涩邯郸郭公酣欢涵濡横峰侧岭画藳还将有花气回睇诙奇缄锁静专吉网谲委开间琅汤劳效燎皰灵圃六宅使洛薄没留没乱弥旬怒行片甲不留强果蜣郎转丸弃瓢岩热情洋溢三亲六故熟缣四门学铤走退股图箓托词图赞闲良小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