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哀吊 ”。1.慰问;抚慰。《周礼·秋官·小行人》:“若国有祸烖,则令哀弔之。”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镇南徐州刺史启》:“慊慊狂愚,冀蒙哀弔。”
(2).用作对死者的哀悼。 ********* 《回忆鲁迅》:“当时全国所出的刊物,无论哪一种定期或不定期的印刷品上,都充满了哀吊 鲁迅 的文字。”
见“ 哀弔 ”。
“哀吊”是一个具有古今语义演变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释:
慰问、抚慰(多用于生者或灾难场景)
源自古代礼仪,指对遭遇灾祸的人或国家进行安抚。如《周礼·秋官·小行人》提到“若国有祸烖,则令哀弔之”,即国家遇灾时派使者慰问。南朝江淹的文中“冀蒙哀弔”也体现了恳求抚慰的用法。
悼念死者(现代主要用法)
如郁达夫在回忆鲁迅时描述“刊物上充满了哀吊鲁迅的文字”,此处指对逝者的追悼。
在文学作品中,“哀吊”可拟人化表达悲悯情绪。例如“孤鸿哀鸣仿佛哀吊漂泊无依”,通过自然意象传递抚慰与哀伤的双重情感。
该词亦写作“哀弔”,“弔”为古字,本义为慰问(如《说文解字》:“弔,问终也”),后逐渐与“哀”合并,现代多用于哀悼场景,但古籍中仍保留抚慰义。
《哀吊》这个词的意思是表示对某人逝去或者遭受不幸的深深悲伤和哀悼。
小标题2:拆分部首和笔画《哀吊》的拆分部首是「口」和「殳」,总共有十五个笔画。
小标题3:来源《哀吊》这个词来源于古汉语,是由「哀」和「吊」两个字组合而成。
小标题4:繁体《哀吊》在繁体中的写法是「哀弔」。
小标题5: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哀」字的写法是「衰」+「田」,而「吊」字的写法是「口」+「卓」。
小标题6:例句1. 听到他逝去的消息,我们深感哀吊。
2. 他的离世让整个社区为之哀吊。
小标题7:组词抗哀吊、哀吊之情、哀吊之意
小标题8:近义词哀悼、哭悼、缅怀
小标题9:反义词欢庆、庆贺、喜气洋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