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尔的意思、顿尔的详细解释
顿尔的解释
犹突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张驎 酒后挽歌甚悽苦, 桓车骑 曰:‘卿非 田横 门人,何乃顿尔至致?’”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逮作者之书事也,乃没 吴 蜀 号諡,呼 权 备 姓名,方於 魏 邦,悬隔顿尔,惩恶劝善,其义安归?” 清 黄宗羲 《与顾梁汾书》:“所谓百觔担子,顿尔落地;又如电光一闪,透体通明。”
词语分解
- 顿的解释 顿 (頓) ù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顿。顿宕。抑扬顿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 叩,跺:顿首再拜。 处理,设置:安顿。整顿。 疲乏:困顿。劳顿。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
- 尔的解释 尔 (爾) ě 你,你的:尔父。尔辈。尔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尔曹(你们这些人)。尔虞我诈。 如此:偶尔。不过尔尔。 那,其(指时间):尔时。尔后。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
专业解析
“顿尔”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主要出现在文言文或古代文献中。其核心含义是:
突然;忽然;猝然。
以下是关于“顿尔”的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 “顿尔”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的发生非常急促、出乎意料,没有预兆或准备时间。它强调变化的突然性和瞬间性。
-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突然”、“忽然”、“猛地”、“一下子”。
-
出处与用法:
- 该词多见于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文献。一个著名的用例出自南朝梁沈约所撰的《宋书》卷七十二《文九王·始安王休仁传》:
“休仁既死,痛悼甚至,谓人曰:‘我与建安年时相邻,少便狎从。景和、泰始之间,勋诚实重。事计交切,不得不相除。痛念之至,不能自已。今既顿尔为戮,如同胞弟体,此段难忍。’”
- 此处宋明帝刘彧在被迫杀掉弟弟刘休仁后,表达悲痛之情,说“现在突然(顿尔)杀了他,感觉如同亲手肢解自己的同胞兄弟一样,这种痛苦难以忍受。” “顿尔”在此强调诛杀行为的突然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强烈情感冲击。
- 在其他古籍中,“顿尔”也常用来描述天气突变、情绪陡转、事件骤发等情景。
-
近义词辨析:
- 顿: 本身就有“立刻”、“马上”、“忽然”的意思(如“顿悟”、“顿觉”)。 “顿尔”可以看作是“顿”的加强或带有些许语气的形式。
- 忽然/突然: 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对应词。
- 猝然/遽然: 同样表示突然发生,带有急促、仓促的意味,与“顿尔”意思非常接近。
- 乍: 也有忽然的意思(如“乍暖还寒”),但“乍”有时侧重指刚刚开始或短暂出现。
-
现代使用:
- “顿尔”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非常罕见,属于典型的文言词汇。它主要出现在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引用或仿古写作中。在现代书面语或口语中,通常用“突然”、“忽然”等词替代。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该词典是收录汉语词汇最全面、释义最权威的大型工具书之一。在“顿尔”词条下,明确释义为“犹突然”。
-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 虽然主要解释单字,但在“顿”字条目下的相关义项和用例中,也间接支持了“顿尔”表示“突然”的含义。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该词典专门收录古代汉语词汇,对“顿尔”有明确解释,常引用《宋书》等古籍例证。
“顿尔”是一个古语词,意为“突然”、“忽然”,强调事件或状态发生的急促和无预兆性。其经典用例见于《宋书·刘休仁传》。在现代汉语中,它已被“突然”、“忽然”等词取代,仅存于古籍或特定语境中。理解该词有助于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顿尔”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 读音:dùn ěr
- 词性:副词
- 释义:表示动作或情况发生得突然、出乎意料,相当于“突然”“忽然”。
详细解释
-
文学与历史用例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例如:
- 南朝《世说新语》中记载:“卿非田横门人,何乃顿尔至致?”(桓车骑感叹张驎的悲怆挽歌来得突然)。
- 唐代刘知几在《史通》中使用“悬隔顿尔”,强调事态变化的骤然性。
-
现代用法
多用于书面或较正式的语境,描述突如其来的变化、转折或情绪,例如:“顿尔醒悟”“顿尔生变”。
补充说明
- 权威性参考:极高权威的词典类网页(如)也确认其基础释义为“突然”,但未展开详述。
- 使用场景:适合在文学作品、历史研究或强调语言文雅性的场合使用,日常口语中较少见。
如果需要进一步探讨具体例句或延伸用法,可结合更多古籍或现代文本案例。
别人正在浏览...
锸工昌煇臣一出人头地单车使单藉點視钓罗负版絝辅贤改组高等教育高肓告首垢坌龟山诡黠过套豪吞哄堂花贼结轖叽叽咯咯击叩金钩金相玉式救失旧文烂紫老塘楞坎灵机临化遴难詈侮挛圈緑玉枝谩尔蒙顿内史省辟支果切人妻舅青墀秋飙缺三短四肉薄山明水秀声母神武门深贼谁家子司怪贪滑陶家柳土地庙托名温软象路潝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