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魄。穷困失意。洛,通“ 落 ”;薄,通“ 魄 ”。《汉书·王莽传下》“ 新都 哀侯 小被病, 功显君 素耆酒,疑帝本非我家子也”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言 莽 母洛薄嗜酒,淫逸得 莽 耳,非 王氏 子也。”
“洛薄”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使用需结合文献及通假字现象来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读音与构成
核心含义
文献来源
通假现象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出“洛薄”可引申为“才能或品德低劣”,但此说法未见于古籍,可能是基于“落魄”的衍生义或误读,需谨慎使用。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汉书》相关注释。
洛薄(luò bó)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地方草木茂密、繁花似锦的景象。洛薄可以用于形容春天花草繁盛的场景或者形容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优美。
洛薄的拆分部首是水,其中“洛”部表示与水有关,而“薄”部则是表示与植物有关。洛薄总共有13个笔画。
《洛薄》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洛阳早春》这首诗中,诗中写道:“洛阳之洛阳,洛阳之众人。”在这里,“洛薄”形容了洛阳城春天的美景。后来,洛薄逐渐成为一个用于描绘绚丽美景的词语。
洛薄的繁体字是「洛薄」,其构造和拼写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洛薄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具体的写法可能因时代而异,但基本的意思和构造不会有太大变化。
1. 春天来临时,洛阳的园林中满是洛薄的景象。
2. 这幅山水画展现了洛薄的美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3. 在洛薄的环境中生活,让人心情愉悦。
洛薄的组词有:洛阳、薄荷、薄利、春薄、夏薄等。
近义词有:繁盛、繁花似锦、草木葱茏。
反义词有:贫瘠、荒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