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小康水平的意思、小康水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小康水平的解释

指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已居中等程度但还不是十分富裕的状况。 * 说:“达到小康水平,就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中国“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800美元”。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将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作为************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小康水平是汉语中描述社会发展与民生状态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含义指中等程度的富裕生活状态,即经济宽裕、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但尚未达到高度富足的社会发展阶段。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渊源及现代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词典释义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定义,“小康”指家庭经济状况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生活,引申至社会层面即“小康水平”,特指社会整体摆脱贫困后,达到经济较为宽裕、生活安稳的状态。该词条强调其作为“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过渡阶段”的属性。

二、历史渊源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礼运》,与“大同”理想对应,描述禹、汤、文、武时代政教清明、民生安定的社会形态(原文:“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这一古典语境奠定了“小康”作为社会稳定、百姓安居的文化内涵,成为现代政策术语的历史依据。

三、现代政策内涵

当代中国将“小康水平”量化为具体社会发展目标。根据国务院《中国的小康生活》白皮书,其标准包括:

  1. 经济指标:人均GDP达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2. 民生保障: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养老及住房体系;
  3. 社会福祉: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95%,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6%;
  4. 环境可持续:单位GDP能耗下降20%以上,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占比超80%。(来源:国家统计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报告》

四、社会意义

“小康水平”不仅反映物质生活提升,更体现社会公平与人文发展的综合成就。如《人民日报》理论版指出,其核心在于“消除绝对贫困后,通过均衡发展实现全民共享的民生福祉”,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里程碑。

从古典理想演变为现代治理目标,“小康水平”承载着中华民族对丰衣足食、社会和谐的永恒追求,其当代实践为全球减贫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网络扩展解释

小康水平是一个描述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与人民生活质量的综合概念,指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达到中等富裕程度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

  1. 基本概念
    小康水平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表现为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得到较好满足,生活质量显著提升。邓小平曾将其概括为“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并提出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20世纪末标准)为量化目标。

  2. 多维特征
    包含物质与精神双重改善:

    • 物质层面:基本生活资料充足(如丰衣足食、住房条件改善)、消费结构优化(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占比提升);
    • 精神层面:文化素养提高、社会福利完善(医疗、教育、养老等保障健全)。

二、衡量标准

  1. 经济指标

    • 人均GDP:如20世纪末的800美元标准;
    •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比低于50%。
  2. 动态演变
    不同历史时期标准不同,例如:

    • 解放前:以“中农”经济状态为标志;
    • 20世纪末:人均GDP达到中等国家水平。

三、发展历程

四、现实意义

小康水平不仅是经济指标,更代表社会整体进步,包括: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数据或政策背景,可参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别人正在浏览...

邦佐雹车暴鼓杯池常算赤风踹腿儿吹灯麤靡點涴递易地重愕窒芳荪浮屠子高良姜閤子功衰搆筑顾名思义裹金含烟舟宏休后世昏挠江濑节物季连静者金吾卫计议钧天乐苛罚磕碰窥测夔契雷填连蝉冠临篇驎台路堤明强磨螘木镞啮咬聘定破字七言蠕蜚商功闪展室迩人远实力饰纹提笔头胀隤祥网友伪朝五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