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锁的意思、缄锁的详细解释
缄锁的解释
亦作“ 缄鏁 ”。封闭关锁。 唐 张读 《宣室志》卷六:“观殿有石函,长三尺餘,其上鏨出鸟兽花卉,文理纤妙,隣於鬼工,而缄鏁极固,泯然无毫缕之隙。”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郑傪 ﹞每朝炊报熟,即纳於库,逐时量给,缄鏁严密。”《宋史·外国传六·高昌》:“有 敕书楼 ,藏 唐太宗 、 明皇 御札詔敕,缄锁甚谨。”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杨戩二怪》:“ 戩 新作书室,壮丽特甚,设一榻其中,外施缄鏁,他人皆不得至。”
词语分解
- 缄的解释 缄 (緘) ā 捆东西的绳索。 书信:缄素。缄扎。 封,闭:缄口。缄制(封锁)。缄封。缄密。缄默。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锁的解释 锁 (鎖) ǒ 加在门、箱子、抽屉等物体上的封缄器,要用专用的钥匙才能打开:门锁。密码锁。锁钥。 用锁关住:把门锁上。 链子:锁链。枷锁。 幽闭:经济封锁。 紧皱眉:愁眉双锁。 一种缝纫方法,使衣料的
专业解析
“缄锁”是一个汉语词汇,由“缄”和“锁”两个单字组合而成,其含义可以从字义和构词法角度进行解析:
-
字义解析:
- 缄 (jiān): 本义指捆扎器物的绳索,引申为封闭、封口。常用于指信件封口(如“缄口不言”、“信封缄口”),也泛指封闭、封存的动作或状态。
- 锁 (suǒ): 本义指安在门、箱、抽屉等开合处,使人不能随意打开的器具,即锁具。引申为用锁关住、封闭(如“锁门”、“锁抽屉”),也比喻束缚、禁锢(如“精神枷锁”)。
-
构词法与词义:
- “缄锁”是一个并列式复合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的单字“缄”和“锁”并列组合而成。
- 其核心含义是双重封闭、严密关锁。它强调的是一种非常牢固、严密的封闭或禁锢状态,比单用“缄”或“锁”的程度更深。
- 具体含义可理解为:
- 封存、关锁: 指将物品严密地封存起来或关锁起来,使其无法被轻易打开或接触。例如:“将机密文件缄锁于保险柜中。”
- 禁锢、束缚: 引申指对人的思想、言论、行动等进行严厉的限制或禁锢。例如:“旧礼教将人们的思想缄锁在牢笼之中。” (此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相对少见,更常用“禁锢”、“束缚”等词)。
-
现代使用情况:
- “缄锁”在现代汉语中属于书面语,且使用频率较低。在日常口语和大部分书面表达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常见的词语,如:
- 封闭、封存、密封
- 关锁、锁闭、封锁
- 禁锢、束缚、限制
- 它偶尔出现在文学作品或需要强调极其严密封闭状态的特定语境中。
“缄锁”意指严密地封闭、关锁或禁锢。它由表示封闭的“缄”和表示关锁的“锁”并列构成,强调一种双重、牢固的封闭状态。虽然其本义指物理上的封存关锁,也可引申指精神上的禁锢束缚,但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属于书面语词汇。
来源参考:
- 释义主要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对“缄”和“锁”单字的解释及复合词构词法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缄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解释
- 拼音:jiān suǒ(注音:ㄐㄧㄢ ㄙㄨㄛˇ)
- 词义:指“封闭关锁”,即通过物理或象征性手段严密封闭某物。该词亦写作“缄鏁”。
文献用例
- 唐代典籍:唐代张读《宣室志》记载,某观殿中的石函“缄鏁极固,泯然无毫缕之隙”,形容其封闭严密,毫无缝隙。
- 宋代记载:《宋史·外国传》提到高昌国的敕书楼藏有唐代帝王诏书,“缄锁甚谨”,强调对重要文书的保护。
- 宋代笔记:洪迈《夷坚乙志》描述杨戬的书室“外施缄鏁,他人皆不得至”,突显私密空间的封闭性。
引申意义
- 象征性封闭:可引申为对信息、情感的保密或隐藏,如“心思缄锁”表示不轻易表露内心。
- 严密管理: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记载郑傪管理粮库时“缄鏁严密”,体现对物资的严格管控。
使用场景
- 实物封闭:如古籍、文物、重要场所的封闭保护。
- 抽象概念:形容保密行为或内敛性格,例如“缄锁秘密”“缄锁心扉”。
“缄锁”既指具体的封闭动作,也可用于抽象表达,常见于历史文献及文学描述中。
别人正在浏览...
跋焦鄙朴策官斥去躇蹈褡裢单字登跻彫虫小技鼎养地土牒斗弄反关泛浩摩苍蕃孰服马閤长公用鬼方嘓哝鼓瑟豪忮和勉荷丝后晌汇丰银行会务胡书胶胶纷纷积恨金彩井乘锦泾剧口惧怕刻酷扣尅僚吏理路灵慧酕醄魔魍闹风潮拗捩孅啬漆车青竹飙塞表圣令説的着松筠之节宿虑梭伦改革体望危悰文债无土栽培晓镜下心意燮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