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拢、挟持他国一起征伐。语出《孟子·告子下》:“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 清 鲁一同 《秦论》:“小国困诛求,大国倦搂伐。”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跋》:“拟以 春秋 搂伐而亦重同盟,方之 战国 纵横而未闻游説。”
“搂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搂伐”指拉拢、挟持他国共同征伐,属于古代政治军事策略。该词最早出自《孟子·告子下》:“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意为春秋五霸通过联合其他诸侯国来讨伐目标国家。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孟子》原文或清代相关论著。
搂伐(lǒu fá)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用力用手臂或手掌紧紧搂住,施以压力或力量的动作。通常用于描述擒拿、夹住、勒住等动作。
搂伐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手部和攵部。手部表示跟手有关,攵部表示跟打击、攻击有关。
搂伐这个词的拼写有8个笔画。
搂伐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孟子·滕文公上》一篇。后来逐渐被使用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在繁体字中,“搂伐”保留了简体字的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搂伐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搂伐的写法可能会变化,但基本意义仍然相同。例如在《说文解字》中,“搂伐”被写作“摟伐”,但在古代文献中较少使用。
1. 他搂伐着对手的脖子,努力使对方无法呼吸。
2. 孩子们搂伐在一起欢笑着跳舞。
搂伐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汇:
1. 搂抱(lǒu bào):用手臂紧紧搂住某人或某物。
2. 搏斗(bó dòu):进行身体上的格斗或搏击。
3. 夺取(duó qǔ):用力抢夺或取走。
近义词:搂抱、抱持、夹紧。
反义词:放开、松开、释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