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配嫁的意思、配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配嫁的解释

[betroth a girl] 许配嫁给

父母配嫁泾川次子。—— 唐· 李朝威《柳毅传》

详细解释

婚配出嫁。《三国志·魏志·锺毓传》:“听君父已没,臣子得为理谤,及士为侯,其妻不復配嫁, 毓 所创也。” 唐 李朝威 《柳毅》:“父母欲配嫁於濯锦小儿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配嫁”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1. 核心词义解析 “配”在《说文解字》中解作“相得也”,本义为婚配、匹偶,而“嫁”在《广雅·释诂》中定义为“往也”,特指女子适人。二字组合后,《汉语大词典》收录“配嫁”为“婚配出嫁”之意,强调婚姻关系的缔结过程。例如《元典章·户部》中“凡良家女配嫁,须立婚书”的记载,即体现此用法。

  2. 古代特殊语境 在明清契约文书中,“配嫁”另含财产附属含义。据《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所示,部分地契载有“房屋三间随女配嫁”等条文,此处特指作为嫁妆的财产随女子婚配时转移,属陪嫁制度的特殊表述形式。

  3. 语义演变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单独收录该词条,但在“婚配”“陪嫁”等条目中保留了相关语义要素,建议使用者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更通用的现代词汇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配嫁”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一、基本释义

配嫁(拼音:pèi jià)指女子由父母或长辈安排婚配出嫁,即“许配嫁给”。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社会中的婚姻习俗,强调婚姻由家族主导。

二、引证与例句

  1. 《三国志·魏志·锺毓传》记载:“听君父已没,臣子得为理谤,及士为侯,其妻不復配嫁,毓所创也。”
    此例说明“配嫁”涉及对女性再婚的限制,反映古代礼法制度。

  2. 唐代李朝威《柳毅传》提到:“父母欲配嫁於濯锦小儿某。”
    此句直接体现父母为女儿安排婚嫁的典型场景。

三、背景与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三国志》《柳毅传》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迭背徧谕充粹疵愆醋母错刑大悲诞辰单口相声祷念豆瓣儿酱兑泽法海泛盎凤起凫臾孤偾龟主国郊酣寝韩信黑狗脊和头黄榆塞谨笃稽颡膜拜髋髀冷月脸色力持离靡蟆衣草冥氏明孝陵明曜脑揪屏筹丕时乾粉器府清耳悦心秋宴瑞圣奴山川米聚舍命深毖霜鬓顺贞丝绸田唇蜓翼头鬓推扬挖耳当招望潮魏郑五禽言仙髻铦锐谐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