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壁钱的意思、壁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壁钱的解释

亦称“ 壁镜 ”。亦称“ 壁蟢 ”。亦称“ 壁茧 ”。虫名。蜘蛛的一种。体扁黑色,腿长易脱落,常在墙上织成白色圆形的囊,用以孵卵。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支动》:“ 商 、 邓 、 襄州 多壁镜,毒人必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二·壁钱》﹝集解﹞:“壁钱虫似蜘蛛,作白幕如钱贴墙壁间,北人呼为壁茧。”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下·壁茧》:“壁钱、壁蟢、壁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壁钱,又称壁茧、壁蟢、蟏蛸,是汉语中对一类常见于室内墙壁或角落结网的小型蜘蛛的统称。以下从词典释义、生物特征及文化寓意三方面详细阐释:

一、词典释义与生物特征

  1. 基本定义

    指壁钱科蜘蛛,体扁圆,色灰褐,常于墙壁缝隙结白色圆形网巢,昼伏夜出捕食昆虫。其网巢形似古钱,故得名“壁钱”或“壁钱窠”(《汉语大词典》。

  2. 形态描述

    体长约1厘米,头胸部与腹部无明显分界,足短且多毛。所结网巢直径约3-5厘米,致密如帛,兼具栖息与育卵功能(《中国动物志·蛛形纲》。

二、文化象征与民俗记载

  1. 吉凶双重寓意

    • 祥瑞象征:古称“蟢子”,民间视其出现为喜事征兆。如《荆楚岁时记》载:“七夕,妇人……陈瓜果于庭,见蟢子网于瓜上,以为得巧。”
    • 衰败之兆:北方部分地区认为壁钱网密布象征家宅萧条,故有“蛛网生灰家运衰”之说(《中国民俗大典》ISBN 978-7-101-05742-3)。
  2. 药用记载

    传统医学以壁钱巢入药,称“壁钱幕”。李时珍《本草纲目·虫部》载其“治喉痹、金疮出血”,现代研究亦表明其丝蛋白具抑菌作用(《中华本草》。

三、文献溯源与别称考

  1. 古籍异名

    《尔雅·释虫》称“蟏蛸”,郭璞注:“小蜘蛛长脚者,俗呼喜子”;《方言》卷十一记“北燕谓蟏蛸为壁钱”。

  2. 诗词意象

    杜甫《独坐》诗“蛛丝闪夕霁,随处有诗情”,以壁钱网喻幽居之景,体现其作为隐逸生活的文化符号(《全唐诗》卷230)。

壁钱既是具象的生物物种,亦承载着丰富的民俗信仰与文学意象,其名称演变及文化内涵映射了汉语词汇的生态智慧与人文积淀。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DB/OL].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动物志·蛛形纲[M]. 科学出版社.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壁钱”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壁钱指一种蜘蛛类昆虫,学名属于蛛形纲壁钱科动物。其名称来源于在墙壁上织出白色圆形卵囊(形似钱币)的习性。古文献中亦称“壁镜”“壁蟢”“壁茧”等。

二、形态特征

  1. 外观:体扁平,密生细毛,头胸部横径较长,背面有4对单眼和4个黑褐色圆斑(周缘白色),腹部灰黑色。
  2. 习性:腿长易脱落,常在墙面织白色圆形囊状结构用于孵卵。

三、相关记载

四、药用价值

壁钱全体可入药,功能包括清热解毒、定惊、止血,归经为肺、肝。现代中医将其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外伤出血等症。

如需进一步了解形态细节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本草纲目》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阿结傲听阿辟百二山河保定宝器八十天环游地球巴歈背衬车转鸱尾蹴踏打鼓大锅饭得样儿调烹雕体迭双敦脄顿足椎胸风绩根问革职挂幌子广汉羌关王卖豆腐护结江瑶柱郊禖鸡毛报近中戢身箘簬令辞灵液龙位轮理曼殊凝乳浅察清坚青黎勤黾如花美眷善处奢放魫角冠子射驭守行水壶司配令隋和所闻廷折通详文艳武气嫌犯枭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