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百二山河的意思、百二山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百二山河的解释

喻山河险固之地。 唐 卢宗回 《登长安慈恩寺塔》诗:“九重宫闕参差见,百二山河表里观。” 元 马致远 《蟾宫曲·叹世》曲:“ 咸阳 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三千世界都成幻,百二山河尽属空。” 宁调元 《清明忆亡友姚宏业》诗:“百二山河同败絮,两三亲友各飘萍。”参见“ 百二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百二山河”是汉语中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该词原指山河地势的险要性,典出刘邦对关中地形的评价:“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裴骃《史记集解》引苏林注:“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

该词核心含义包含三层:

  1. 地理优势:形容地势险固,如函谷关、潼关等天然屏障,两万人即可抵御百万敌军(《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
  2. 战略价值:特指关中地区(今陕西中部)的战略地位,中国古代定都长安的王朝多依此地理优势巩固政权(《读史方舆纪要》)。
  3. 文学意象:元代以降逐渐演变为咏史怀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如元好问《岐阳》中“百二关河草不横”即用此典抒写历史沧桑。

现代使用中,该成语多用于历史著作描述古代军事地理(如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或作为文学修辞出现在历史题材创作中。需要注意的是,《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均收录此词条,释义可参考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83页。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关于成语“百二山河”的详细解析:

基本含义

“百二山河”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其中“百二”指“以二敌百”,即凭借险要地势,少量兵力可抵御百倍敌军。


出处与历史背景

  1. 原始出处:最早见于《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秦得百二焉。” 指秦国凭借山河屏障占据战略优势。
  2. 文学化用:唐代卢宗回《登长安慈恩寺塔》诗“百二山河表里观”,元代马致远《蟾宫曲·叹世》“咸阳百二山河”,均借其险固之意表达兴亡感慨。

用法与语法


相关成语与扩展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史记》原文或古典诗词集。

别人正在浏览...

保健站表针冰纨仓箱蟾宫车行道乘运池鳞迟滞慈悲为本慈石璀采打长工当担电视电话东床娇客耳屏耳视发困风禾尽起负力蛤蚌胳膊汉贰寒氛哄集怀书黄雀伺蝉铧式犁静恭极品老鼠尾巴勒掯陆程露光漫暗茫无所知眊聩没探拈指偶影萍踪谦仁青躔清赏三浣散伙山南海北珊网圣灵十六天魔矢忠不二缩手帑僇唐丧题库听聆投书徒奴小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