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下级向上级申报文书。《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据地保那张报单,五路通详上去,奉到宪批,批了‘如详办理’四个大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无奈证据确凿,情真罪当,无可出脱,就定了个斩立决,通详上去。”
“通详”是旧时行政文书中的特定术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基本定义
指下级官员向上级部门提交的申报文书,属于古代行政流程中的公文形式。例如《儿女英雄传》提到“五路通详上去,奉到宪批”,即通过多途径向上级呈报。
词语结构分析
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司法或行政案件上报,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描述“通详上去”后获“斩立决”批复,体现其在案件审理中的关键作用。
与其他公文术语的关联
类似“详文”,但“通详”更侧重多途径或广泛呈报,如“五路通详”即通过多个渠道同时提交。
现代适用性
该词属于历史行政用语,现代公文中已不常见,但研究古籍或历史文献时需注意其特定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详”字的其他含义(如详细、审查等),可参考相关辞书条目。
《通详》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详细了解或理解透彻。
《通详》的部首是言字旁,表示与说话或言语相关的意思。它的左边部分是一横(一画),右边是言字旁的组合(七画)。
《通详》是一个古汉字,由于年代久远,其具体来源已无法考证。在繁体字中,通常会用「通詳」来表示。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古时候写《通详》时,其形状可能会与现代不同。然而,由于古代的记载较少,我们目前无法确切知道古代的写法。
1. 他对这个问题非常通详,可以给你提供很多有用的建议。
2. 这份报告对于问题的分析十分通详,文字精准,逻辑严谨。
形容词:通达、详尽、详累、通译。
动词:详述、通晓、探究、了解。
名词:通晓、详述、了解、通达。
详细、透彻、细致、全面。
肤浅、粗略、概括、泛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