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th aching head and knitted brows;with abhorrence] 形容心里非常怨恨、讨厌
亦作“ 疾首蹙頞 ”。厌恶愁苦貌;厌恶憎恨貌。《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於此,百姓闻王鐘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於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赵岐 注:“疾首,头痛也;蹙頞,愁貌。” 王夫之 《四书稗疏·孟子》:“頞,鼻茎也……疾首者,蓬髮不理,低垂丧气,若病者之容耳。” 明 张居正 《答荆州道府辞两院建坊书》:“往者,察院建坊,僕屡书止之……今闻 汪 凌 二公又有此举,使僕疾首蹙额,跼蹐无措。” 清 顾炎武 《钱粮论下》:“愚尝久於 山东 , 山东 之民,无不疾首蹙额而诉火耗之为虐者。”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四》:“我独不解 中国 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
疾首蹙额(jí shǒu cù 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头痛皱眉,形容人极度厌恶、痛苦或不满的神态与心理状态。以下从语义、出处及用法三个角度解析:
字义拆解
二字组合后,通过生理不适的外在表现,隐喻内心强烈的反感情绪。
引申义
形容对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感到极度憎恶、难以忍受,常见于批评性语境。
例:“他对形式主义的官僚作风疾首蹙额。”
此成语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下》: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百姓听到君王奏乐的声音,都头痛皱眉地互相议论:“君王喜好音乐,为何让我们困苦到这般地步?”)
权威辞书释义:
“形容痛恨、厌恶的样子。”
“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语法功能
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常与“深恶痛绝”连用,强化情感色彩。
例:
- 谓语:“众人对铺张浪费之风疾首蹙额。”
- 定语:“他露出一副疾首蹙额的表情。”
适用场景
适用于批判社会现象、文化陋习或道德问题,如:
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下》,中华书局点校本。
符淮青《汉语成语释义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第127页,分析成语的隐喻构造。
注:古籍原文无网络链接,辞书及学术著作需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获取原文(如中华经典古籍库、知网等)。
“疾首蹙额”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jí shǒu cù é,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孟子》原文或宋代文献。
安忍拌蒜拨獭层颠焯着乘权椿岁大败大起大落大挑雕甿堕懈非道德主义覆窠釜中游鱼公用拐带归贯孤烛还视合行鸿鹄怀桓郎笛浑古简化假气游魂解荐借题发挥稽覈积毁销金集料凈财经济特区进居禁止钜鹿侯康居雷蜞蠡琖迈出美盛剖斲清还琼彩曲槛儒修三索盛行收拢首实疏丧束身自好随常陶谢退旅进旅挽联婉瘱窝别晓洞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