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剖棺戮尸。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寻其生絶胤嗣,死遭剖斲,盖亦阴过之所致也。”
"剖斲"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构词及古籍用例角度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剖斲"(pōu zhuó)指劈开砍削,多用于描述对木材、石材等坚硬物体进行加工的动作。其中:
深层含义与用法 该词常带有精细加工、费力制作 的意味,强调通过劈砍、雕琢等动作使原材料成形或达到某种状态。多见于古代文献,描述工匠制作器物(如木器、石器、玉器)的过程。
古籍例证 其经典用例见于《庄子·天道》: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斲轮于堂下...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此段虽未直接连用"剖斲",但"斲轮"(砍削制作车轮)生动体现了"斲"的核心含义——精细的砍削技艺。结合"剖"的含义,"剖斲"可理解为包含类似"斲轮"这种需要技巧与力度的劈砍加工过程。详见《庄子·天道》。
现代使用与辨析
"剖斲"是一个古汉语动词,意指劈开并砍削(木材、石头等),特指为制作器物而进行的精细加工过程。它体现了古代工匠运用工具对原材料进行费力且需要技巧的改造活动,常见于描述手工业制作的古籍中。其核心在于通过"剖"(分开)和"斲"(砍削)的动作,使原材料发生形变以达到制作目的。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主要释义来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及《说文解字》对"剖"、"斲"的训释,其经典语境可追溯至《庄子》。
“剖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指剖棺戮尸,即打开棺材并毁坏尸体,属于古代对死者施加的极端刑罚或侮辱行为。该词由“剖”(破开)和“斲”(砍削)两个动词复合而成,强调对尸体的破坏。
文献例证
唐代刘知几在《史通·采撰》中曾用此词:“寻其生絶胤嗣,死遭剖斲,盖亦阴过之所致也。” 此处描述某人死后被剖棺毁尸,暗指其生前罪孽深重。
单字解析
使用提示
该词现代已极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语境。
拔归板人贝裘步人驰荡打辫子耽阁顶杠夺眶而出放火放逸翻经高迥工字钢勾覆观见鬼胆规制孤经絶句汉椒和直鸿灾怀邪慌笃速黄序嘉赖加冕贱皮节律解文畸功九难居闲坑道酷暴眉眼高低磨晚殴蛇骞短圊牏欺上压下邱少云肉脯入谷三国演义上裁珊瑚虫讪骂生庚八字顺颂蜀琴随流梭叶贪啬天垓铜鲸同僚握奇涡旋巫山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