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剖棺戮尸。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寻其生絶胤嗣,死遭剖斲,盖亦阴过之所致也。”
“剖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指剖棺戮尸,即打开棺材并毁坏尸体,属于古代对死者施加的极端刑罚或侮辱行为。该词由“剖”(破开)和“斲”(砍削)两个动词复合而成,强调对尸体的破坏。
文献例证
唐代刘知几在《史通·采撰》中曾用此词:“寻其生絶胤嗣,死遭剖斲,盖亦阴过之所致也。” 此处描述某人死后被剖棺毁尸,暗指其生前罪孽深重。
单字解析
使用提示
该词现代已极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语境。
剖斲(pōu zhuī)是一个汉字词语,包含两个部首:刂(刀)和斤(斧头)。刀代表了切割、剖开的意思,斧头代表了砍、劈的意思。这个词的意思是用刀或斧头砍开或剖开物体。
剖斲的笔画数为7画,刀部为2画(刂),斤部为5画(⺁)。
剖斲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周礼》一书中。在古代,剖斲多用于形容砍伐植物或者剖析尸体以获取解剖知识,具有一定的医学的意味。
在繁体字中,剖斲的写法为「剖斵」。
在古代汉字中,剖斲的写法略有不同。在篆书中,刀部写作「刈」,斤部写作「斤」。在隶书中,刀部写作「刈」,斤部写作「⺈」。
以下是一些剖斲这个词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与剖斲相关的组词:
以下是一些与剖斲相近义的词语:
以下是剖斲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