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烛的意思、孤烛的详细解释
孤烛的解释
独燃的蜡烛。 南朝 梁 江淹 《铜爵妓》诗:“清夜何湛湛,孤烛映兰幕。抚影愴无从,惟怀忧不薄。” 唐 徐彦伯 《孤烛叹》诗:“切切夜闺冷,微微孤烛然。玉盘红泪滴,金烬彩光圆。” 明 沉周 《二月八日过灵殿祥公房》诗:“门前见新月,步步踏松影。虚寮寂无风,已有孤烛耿。”
词语分解
- 孤的解释 孤 ū 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孤儿。遗孤。托孤。孤寡鳏独(孤儿,******,无妻或丧妻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 单独:孤单。孤独。孤立。孤僻。孤傲。孤茕(单独无依然)。孤介。孤身。孤危。孤芳自赏。孤苦伶仃
- 烛的解释 烛 (燭) ú 用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古代亦称“火炬”):蜡烛。花烛。烛光。烛泪。烛台。风烛残年。 洞悉:洞烛其奸。 灯泡瓦特数的俗称:十五烛的灯泡。 笔画数:; 部首:
专业解析
孤烛
一、字义解析
-
孤
- 本义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引申为单独、独特。《说文解字》释:“孤,无父也。”段玉裁注:“凡单独皆曰孤。”
- 在诗词中常表孤独、寂寥之感,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来源:《说文解字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
烛
- 本义为火炬,后指照明用具。《说文解字》:“烛,庭燎火烛也。”古代以麻秸等制成,后演变为蜡烛。
- 象征光明、希望或短暂易逝,如“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来源:《说文解字》《汉语大词典》
二、合成词“孤烛”释义
- 基本含义:指单独点燃的一支蜡烛,字面强调“孤立无伴”的状态。
- 文学意象:
- 孤独寂寥:烛火在黑暗中独自燃烧,隐喻人的孤寂心境。
例: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烛”反衬独处之思。
- 漂泊无依:烛光微弱易灭,类比人生漂泊或命运无常。
例:杜甫《倦夜》“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隐含乱世中如孤烛般的飘零。
来源:《全唐诗》《中国古典文学意象辞典》
三、文化内涵
- 美学意境:古典诗词常以“孤烛”构建清冷、深沉的画面,如“孤烛异乡人”(孟浩然《岁暮归南山》),烘托游子思乡之情。
- 哲学隐喻:烛光象征生命在寂寥中的坚守,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赋予孤烛以牺牲与奉献的深层意蕴。
参考文献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网络扩展解释
“孤烛”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文学意象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独燃的蜡烛,常见于古典诗词中,用于营造孤寂、清冷的氛围。例如:
- 南朝梁·江淹《铜爵妓》:"清夜何湛湛,孤烛映兰幕"();
- 唐代徐彦伯《孤烛叹》:"切切夜闺冷,微微孤烛然"()。
二、字义拆分
- 孤:可指孤儿、单独(如"孤军深入"),或古代王侯自称(如"称孤道寡");
- 烛:原指火炬,后指蜡烛,引申为照亮(如"烛照天地")()。
三、文学象征
- 孤独意象:常与"清夜""空闺"等场景结合,如明代沈周诗句"虚寮寂无风,已有孤烛耿"(),烘托人物内心的寂寥。
- 坚持隐喻:部分文献(如)提到其象征困境中的坚持,但需注意此解释更多属于现代引申义,古典语境中更侧重环境描写。
四、使用注意
该词属于书面语,现代日常使用较少,多出现在古诗文赏析或文学创作中。如需查询更多近义词或反义词,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等工具()。
别人正在浏览...
安家乐业边谷渤鞮海不苟痴人赐灌从游村谷低等动物饤坐黎斗南一人亸翠堕楼蕃多枌邑黼裳浮动汇率跟足鼓揪皓乐宏渺慌张慌智呼嵩检才嘄呱娇颦脚位脚直锦城惊怜金浆抗喉哭丧棍郎壻稂莠了收立方根流派礼为情貌龙逄炉台瞑拜慕膻女学士贫鄙跄济箐谷韶虞圣先市际世绳首善术甲思鸟通昏凸凹不平卧雪五贼衔桮谐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