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非道德主义的意思、非道德主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非道德主义的解释

一种摒弃道德规范,否认道德的存在及其社会作用的伦6*理学理论。如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主张“不务德而务法”;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要否认一切道德,认为“弱肉强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道德对此无能为力。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非道德主义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非道德主义(amoralism)指在伦理判断中主动排除道德维度的立场或理论体系。其核心特征是将道德价值视为非必要或无效的评价标准,而非否定道德本身的存在。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与哲学内涵两方面解析:


一、汉语词典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定义:

非道德主义

名词。一种否认道德的社会作用,主张抛弃道德规范,认为任何道德规范都没有合理的客观根据的伦理学说。

该定义强调其否定道德约束力的本质,与"道德虚无主义"存在概念重叠,但更侧重于实践层面的道德规避。


二、哲学语境延伸

在伦理学体系中,非道德主义包含两层关键内涵:

  1. 价值中立性

    主张人类行为无需受善恶标准约束,决策应基于功利、理性或生物本能等非道德因素。例如德国哲学家尼采批判传统道德为"弱者束缚强者的工具",主张超越善恶的"超人哲学"(见《论道德的谱系》)。

  2. 道德无效论

    认为道德判断缺乏客观基础。如逻辑实证主义者艾耶尔(A.J. Ayer)指出,道德语句仅表达情感倾向,无法被证实(《语言、真理与逻辑》,1936)。


三、常见误解辨析

需区别于以下概念: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官网链接
  2. 尼采. 《论道德的谱系》.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3.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Emotivism"条目. 链接
  4.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 "非道德主义"词条.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7.

网络扩展解释

非道德主义是一种伦理学理论,主张摒弃道德规范,否认道德的存在及其社会作用。以下是其核心内涵与背景:

  1. 核心主张
    认为道德无法约束人类行为或推动社会发展,甚至可能成为阻碍。典型表现为对传统道德价值的否定,例如韩非提出“不务德而务法”,强调法律替代道德治理社会;尼采则主张“弱肉强食”是自然法则,认为道德是弱者的工具。

  2. 历史发展

    • 起源:可追溯至古希腊怀疑论与诡辩学派,早期表现为对道德普遍性的质疑。
    • 发展: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提出政治应脱离道德束缚;19世纪尼采系统化该理论,称其为“破坏者”的哲学,主张超越善恶的“超人”价值观。
    • 极端化:20世纪法西斯主义曾利用该理论合理化暴力统治。
  3. 影响与批判
    非道德主义挑战了传统伦理体系,但也因忽视道德的社会协调功能而备受争议。例如,它被批评为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或为强权政治提供理论依据。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哲学家的论述,可参考尼采《论道德的谱系》或韩非《五蠹》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览...

矮小精悍百试板庋豹雾八族被子表叔禀火不那长庆赤充纩楚箠耽道弹丸黑志登录点燃二体分秒必争阁学还观花丁黄房黄贼虎狼心活龙鲜健检驳疆垒骄色叫天子君史旷达不羁哭哭啼啼癞子类神炼骨廖叔林岑罗缬闽洛盘旋硼玻璃偏宠楩柟披子迁除翘首跂踵切入邱井求知若渴然蜡扇席勝冠抬褃停壅桐木鱼屠佐翫兵未竟崄纵析律贰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