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舜典》:“辑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岳羣牧,班瑞于羣后。”后遂以“辑瑞”指会见属下的典礼。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敕撰》:“公既荷宠章,乃修覲礼,辑瑞有光于文陛,建牙復命于名藩。” 明 张居正 《承天大志纪赞·大狩纪》:“是以 尧 巡 丹水 , 舜 覲 南后 ,考其政教之跡,类帝怀神,辑瑞覲牧,礼问百年,归格艺祖,至为明备。”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一出:“当今 唐帝 禪位, 虞帝 摄居,四凶既除, 三苗 已格,卿云烂以呈祥,元首歌而拜手,兹当巡狩之后,正为辑瑞之时。”
“辑瑞”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侧重,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辑瑞”最早出自《尚书·舜典》,原文记载:“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这里的“辑”指收集、整理,“瑞”指象征权力的玉器。原意是舜帝召集诸侯,收集并分发玉制信物,后引申为君主会见属下的典礼。
典礼性质
古代帝王通过“辑瑞”仪式确认诸侯身份,体现中央集权与等级制度。如宋代王禹偁在碑文中提到“辑瑞有光于文陛”,即描述官员参与典礼的庄重场景。
象征意义
部分现代解释(如)将其引申为“集中善良之人共同祈求吉祥”,但此说法缺乏古籍直接支持,可能是基于字面义的衍生理解,需谨慎采用。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例如明代张居正曾用“辑瑞覲牧”描述帝王巡狩时的礼仪活动。
若需深入考证,建议参考《尚书》原文及《汉典》释义。
《辑瑞》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收集和整理吉祥、美好的事物或元素,并加以保留和珍藏的意思。这个词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在人生旅程中所遇到的幸福和吉祥的事物,如幸福的回忆、美好的经历、珍贵的物品等。
《辑瑞》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禾(⺾)",右边是"石(矶)"。它们分别属于"禾"部和"石"部。根据《康熙字典》的解释,"禾"部通常与农业、庄稼有关,而"石"部则和石头、山岩相关。
在汉字的书写中,这个词的总笔画数为12。"禾"部的笔画数为5,"石"部的笔画数为7。
《辑瑞》一词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在古代的中国文化中,人们经常收集和保留吉祥和幸福的事物,以求带来好运和吉祥。《辑瑞》一词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对这些美好事物的珍视和保存。
繁体字《輯瑞》是对应《辑瑞》的繁体写法。在繁体中,左边的"禾"部由草字头和禾字旁组成,右边的"石"部保持不变。
古代汉字对于《辑瑞》的书写可能有所不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字的形态和书写方式有所变化。然而,根据现有的古代文献,没有直接描述古时候《辑瑞》的汉字写法。
1. 她将那些幸福的瞬间《辑瑞》在一本相册中。
2. 这张古老的字画被认为是一种《辑瑞》的装饰。
1. 吉祥:意为幸运、美好的事物。
2. 珍藏:意为收藏、保留有价值的东西。
1. 合集:意为收集、汇集在一起。
2. 聚宝:意为积累、聚集财富。
遗失:意为丢失、失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