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 嵩山 。《史记·封禅书》:“昔 三代 之居,皆在 河 洛 之间,故 嵩高 为中岳。” 晋 戴祚 《西征记》:“ 嵩高山 ,东 太室 ,西 少室 ,相去七十里。 嵩高 ,总名也。”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其名有序,则 太室 西偏;其位可知,则 嵩高 佐命。”
(2).高峻。《礼记·孔子闲居》:“其在《诗》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是以言峻则嵩高极天,论峡则 河 不容舠。”
(3).崇高;尊贵。《汉书·扬雄传上》:“瞰 帝唐 之嵩高兮,眽隆 周 之大寧。”《隶释·汉太尉刘宽后碑》:“公以嵩高之门,好谦俭之操,布衣糲食,涉履寒苦。”
嵩高是汉语中形容山势高耸的复合词,兼具“高大”与“崇高”的双重意象,其释义及来源如下:
形容山势高峻
指山体巍峨挺拔、耸入云霄的自然形态。如《诗经·大雅·崧高》开篇“崧高维岳,骏极于天”,以“崧高”(同“嵩高”)赞颂山岳的雄伟高度。
引申为崇高、尊贵
古代常用于比喻德行、地位或事业的卓越崇高。如《汉书·叙传》载“有崧高之颂”,借山岳之高隐喻功业之盛。
《说文解字》释为“中岳嵩高山也”,本指五岳之一的嵩山,后泛指高山(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
《尔雅·释诂》注“崇也”,强调垂直空间的卓越性(汉典网《尔雅》释义)。
二字复合后强化了“巍峨崇高”的核心语义。
源自《诗经·大雅·崧高》,此篇为周宣王大臣尹吉甫所作,以“崧高”起兴,颂扬申伯辅佐王室的功绩,奠定其“以山喻德”的经典意象。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下》云:“有崧高之颂。”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诗·大雅》篇名,美周宣王任贤使能也。” 印证其由自然高度向人文崇高的语义延伸。
参考资料:
“嵩高”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嵩高”是嵩山的古称,特指位于河南省的中岳嵩山。例如:
“嵩高”可表示山势高峻或事物高大。例如:
“嵩高”还引申为品德崇高、地位尊贵。例如:
“嵩高”偶尔也用于人名,寓意“高大、显贵”,如“嵩高名字性格印象”中提到的品德与事业追求。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用法,可参考《史记》《礼记》等文献,或查阅汉典、查字典等工具书。
鼇波炳曜鼻绳不过如此参任参质操纵尝醪称猫斥夺赤土国愁辜顇蹙颠倒错乱狄成地狭人稠冬集端崖逢留凤求凰凤楹佛出世公共休假日遘罹古里甲滚珠熇熇弘懿火不腾惑志江头箭笋剂钢烂桃老婆子乐欣六斋络续灭亡鸣弦揆日盘养平沙谴累千载奇遇跷跃清谅啓述器行犬马之齿认确戎伍善策醰醰沓至通办土歌突然袭击翔踊衔名狎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