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刍茭的意思、刍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刍茭的解释

干草。牛马的词料。《书·费誓》:“ 鲁 人三郊三遂,峙乃芻茭。” 孔颖达 疏:“ 郑 云:‘茭,乾芻也。’” 宋 岳飞 《乞兵马粮食状》:“芻茭糗粮,一一窘乏。”《清史稿·王杲传》:“ 王杲 以三百人登臺射 明 军, 明 军纵火,屋庐、芻茭悉焚,烟蔽天,诸部大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刍茭"是古代汉语中特指牲畜饲料的复合词,由"刍"和"茭"两个单字构成。据《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解释:"刍"指收割后的青草,特指喂养牲畜的草料;"茭"本义为干刍,即经晾晒的干燥饲草。二字组合后,"刍茭"完整表述了从新鲜草料到干饲料的制备过程。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大宰》记载:"以九式均节财用……七日刍茭之式",郑玄注云:"刍,饲牛马之稾;茭,干刍也",说明其作为国家财政支出的专项分类。东汉郑众在《周礼解诂》中进一步阐释:"茭,干刍也。饲牲之刍,或新或旧",揭示了古代畜牧业对饲料储存技术的认知。

从甲骨文字形考据,"刍"象双手持草形,金文加"又"部强化收割动作;"茭"从艸交声,交亦表草茎交错晾晒之形。这种构字特征印证了《说文解字》"刍,刈草也"、"茭,干刍"的原始释义。

在历代文献中,"刍茭"常与军事后勤相关,《史记·匈奴列传》载"转刍茭以给军食",《汉书·赵充国传》记"发郡骑及属国胡骑伉健各千,倅马什二,就草,为田者游兵。以充入金城郡,益积畜,省大费",所述"就草"即指获取刍茭。这一用法持续至清代,《清史稿·食货志》仍有"马政所需刍茭"的财政记录。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鲜见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经济史、畜牧史时仍具重要学术价值。北京大学《中国古代物质文化》课题组(2018)指出,刍茭制备技术反映了早期农业社会的资源管理智慧,其存储方法直接影响古代军队远征能力与驿传系统效率。

网络扩展解释

“刍茭”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hú jiāo,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干草,特指喂养牛马等牲畜的粗糙饲料。这一解释在《说文解字》《书·费誓》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如“刍”为草料,“茭”指干草,组合后强调其作为廉价饲料的属性。

二、引证与历史用例

  1. 古代文献:
    • 《书·费誓》提到“峙乃芻茭”,孔颖达疏注为“乾芻”,即储备干草。
    • 宋代岳飞《乞兵马粮食状》中描述军需匮乏时,用“芻茭糗粮”指代粮草。
  2. 史书用例:
    《清史稿·王杲传》记载战乱中“芻茭悉焚”,进一步印证其作为战略物资的重要性。

三、比喻与引申义

因刍茭是廉价饲料,成语中常借喻平凡、贫贱之人。例如,形容社会地位低下或生活困顿的群体。

四、使用场景

  1. 本义:描述农牧场景中的饲料或物资储备。
  2. 引申:用于文学或口语中,委婉指代身份卑微、境遇困苦的人。

五、字形与构成

“刍茭”既有具体的实物含义,也在文化语境中衍生出社会隐喻,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用例,可参考《说文解字》《史记》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箯笋灯笼诧绝阐导殚穷邓攸无子跕班地土度引阏密幡虹凤凰晒翅浮慧格针裹脚条子鬨鬨闳钜魂魄郊隧讦讪鸡谈蠲减絶壁考斥口授心传狂驰子潦水伶丁栗然六阳会首漫野门牡明渠馕糟辗轹清范勤勤起晌泣颜鋭锒润资若涉渊冰圣运深迂时苗留犊食物石穴识学胎死腹中腾驹天睠铁军铁屑屑委细婑嫷险夷狎习霞想谿峒戏鸿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