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蹶蛩的意思、蹶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蹶蛩的解释

亦作“蹷蛩”。《吕氏春秋·不广》“北方有兽,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趋则跲,走则颠,常为蛩蛩距虚取甘草以与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负而走。”后因以“蹷蛩”比喻两者关系亲密无间。 清 魏源 《椒山琴和陈太初修撰》:“运丁叔季谁 牙钟 !不如收视反听聪,与君相知如蹷蛩,试叩 铜山 应 洛 鐘。” 清 魏源 《题汤雨生<双笠图>》诗:“忽然挂冠戴双笠,飘然来作六代江山之寓公,喁于唱和如蹷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蹶蛩"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词典中通常未收录。根据古汉语文献及字义分析,其含义可解释如下:

一、字义溯源与基本解释

  1. "蹶"的本义:
    • 指跌倒、摔倒。《说文解字·足部》:"蹶,僵也。从足,厥声。"
    • 引申为挫折、失败,如"一蹶不振"。
    • 也有急速、仓促之意(如"蹶然")。
  2. "蛩"的本义:
    • 指蟋蟀。《说文解字·虫部》:"蛩,蛩蛩,兽也。一曰秦谓蝉蜕曰蛩。" 段玉裁注:"按《尔雅》'蛩蛩,距虚',许所本也。...蟋蟀似蝗而小,善跳。"
    • 也指蝗虫(古义)。
    • 在特定语境下,"蛩蛩"指传说中的一种异兽(见下文典故)。
  3. "蹶蛩"的合义:
    • 该词最著名的出处见于《淮南子·道应训》:"北方有兽,其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趋则顿,走则颠,常为蛩蛩駏驉取甘草以与之。蹶有患害,蛩蛩駏驉必负而走。此以其能托其所不能。"
    • 此处"蹶"与"蛩蛩駏驉"(或简称"蛩")是两种共生互助的异兽。"蹶"行动不便("趋则顿,走则颠"),而"蛩蛩駏驉"善于奔跑但缺乏觅食能力。"蹶"负责为"蛩"寻找甘草,"蛩"则在危险时背负"蹶"逃跑。
    • 因此,"蹶蛩"(或更准确地说,"蹶"与"蛩")常被用来比喻互相依赖、共生共荣的关系,尤其指一方提供智慧或资源,另一方提供劳力或保护的伙伴关系。

二、典故引申与用法

总结 "蹶蛩"并非现代常用词,其核心含义源于《淮南子》记载的典故,指代两种名为"蹶"和"蛩蛩駏驉"(简称"蛩")的异兽之间形成的共生互助关系。它象征着一种互补性的依赖与合作,一方(蹶)提供生存资源(如食物),另一方(蛩)提供行动能力和保护。在使用时,多取其比喻义,形容人与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相互需要、彼此扶持的紧密关系。

提示:由于该词极为生僻,现代汉语中几乎不用。若在古籍或特定文学作品中遇到,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所指是异兽本身还是其象征的互助关系。建议查阅《淮南子》原文及相关注释(如高诱注)以获得最准确的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蹶蛩”是一个源自《吕氏春秋》的典故,其含义存在两种不同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综合说明:

  1. 互助关系说(主流解释)
    该词出自《吕氏春秋·不广》,记载北方有异兽“蹶”与“蛩蛩距虚”相依生存:蹶为蛩蛩距虚采集甘草,遇危险时蛩蛩距虚则背负蹶逃离。后以“蹶蛩”比喻亲密无间、互相依存的关系,如清代魏源诗中用此典表达深厚情谊()。

  2. 重新振作说(现代引申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蟋蟀跌倒后重新站起”,引申为经历挫折后奋起成功。但此释义缺乏古籍直接支持,可能是对字面“蹶(跌倒)+蛩(蟋蟀)”的误读,需谨慎使用。

建议:学术或古文解读中应优先采用《吕氏春秋》原典的互助关系义;若需现代引申义,需注明来源差异。两类解释的并存反映了语言演变中词义的多样化,但核心需区分典故出处与后起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财迷心窍层复肠肥脑满称薪而爨斥离冲遁紬布寸善片长稻田颠蕀雕航东家孔子陡变酆宫凤花锦风能风台负案丐首龚汲搆衅光啓官力罟船鬼精珪珇毂绾豪细槐岳欢乐彗齐祸讟奸路解红忣忣警鍊骏命领悟说临邛涤器沦洄曼羡馕糠虐威青鸟使青玉竿然藴火食茶视丹如緑视同秦越筮择耍脸子水华贪便宜调谑危诊乌丝行无妄之祸相命香云纱县跂